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没有四季分明,只有冬季和“大约在冬季”;这里,终年大雪封山,几乎见不到人。要想来这里,必须穿林海,跨雪原。这里,就是地处内蒙古最北端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极寒无人区。呼伦贝尔市边境管理支队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所长黑泽明,已经在这里驻守了9年。1月29日,记者采访了黑泽明,听听他的故事。

“守望石”下有传承

“守望石”下有传承

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始建于1995年,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8℃,最低气温零下-50℃,全年无霜期仅81天,常住人口为零。

黑泽明于1998年12月入伍,2015年,黑泽明出任恩和哈达派出所工作所长。时至今日,黑泽明依然清晰记得刚到派出所时,老所长指着营区前的守望石,向他讲故事时的场景。老所长说:“不管多大风雪,多大困难,它都一直在这里陪伴我们。”当时,黑泽明抚摸着“守望石”上“北方第一所”5个大字,思绪被老所长拉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

1995年,恩和哈达第一代戍边民警进驻密林,无居民、无通电、无淡水、无信号。民警们在无重型机械、无固定生活给养的条件下,开山凿石,盖营房、建墙、踏路。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也正是从那时起,黑泽明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根扎进这林海中。面积5895平方公里、有着9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的辖区,除了一条蜿蜒的道路外,只剩下茫茫林海。与雪山为伍、与林海为伴、与寂寞抗争……从此,黑泽明带着队伍沿着前辈的足迹,用双脚丈量中国的边境线……

每日一巡雷打不动

每日一巡雷打不动

黑泽明还记得,在一次巡边任务中,到达维护辖区最后一块界碑时,民警们需要翻过一个长约300米、倾斜度几乎达到60度的小山坡。山坡上凹凸不平的岩石“铺”上了层层积雪,行走起来脚底像“抹油”般光滑。行至半山腰处,走在最前方的一位民警脚打滑,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山坡下趔趄。黑泽明眼疾手快,赶忙向前大跨一步将对方抵住,并以腰带做牵引带着他继续前进。

要进恩和哈达,必须要“穿林海、跨雪原”。冬天路不好走,每月都会派人去距离派出所120公里外的漠河市采购物资,平时也会囤一些易储存食品,以防道路不通无法采购。

黑泽明对记者说:“这里有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经常有不法分子企图越境偷猎、偷采。建所29年来,民警们坚持每日一巡,雷打不动。前往密林深处巡逻时,扑面而来的蚊虫速度快、密度高,几乎让人窒息。对于这些蚊虫,我们已习以为常。守在这里,就是守护祖国,哪怕这里是无人之境,有界碑在、有国徽在,祖国就在,我们的责任就在。”

针对派出所地处偏远,民警生活枯燥的问题。近年来,黑泽明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投入资金进行硬件建设。硬化篮球场、停车场,建活动室,规划图书室,统一制作警营文化图版,更换办公桌椅、单人床、档案柜、衣柜,购置厨房给养设施,改造库房,统一粉刷外墙,让派出所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丰富民警伙食,黑泽明从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入手,利用天气转暖等有利时节,完成特色种植和家禽养殖舍,为单调的生活增加了色彩缤纷。

卫国戍边无怨无悔

卫国戍边无怨无悔

在工作中,黑泽明联系走访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边境派出所,探索跨区域协作交流工作机制,走访漠河市洛古河村村民,依托村民发现掌握有效情报信息,并妥善处置。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建立了“封堵”“清查”工作策略,对人员、车辆及随车物品审查工作制度,对进入边境地区的人员登记审查比对,防范外来人员在边境管理地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这几年,来恩和哈达地区旅游和探险的驴友人数增多,出现多起驴友迷失在边境和界河的情况。很多次,都是由边防部队联系恩和哈达派出所民警将他们带出来,送到安全地方。

此外,针对路过深山密林的车辆常发生事故等危险情况,黑泽明制定了紧急预案。

2023年冬季的一天,驻地单位外出采购车辆,侧翻进两米深的路沟中,驾驶员步行10多公里,联系上派出所,请求帮助。当时,大雪纷飞,能见度极低,本就蜿蜒的山路几乎无法行进。黑泽明带着民警顶着暴风雪,打着手电及时赶到现场,又联系上救援车。经过近两小时救援,事故车辆被拖出路沟。

9年里,黑泽明默默无闻地在卫国戍边工作中奉献着青春。他自结婚后,就与父母、妻子三地分居,妻子身体不太好,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可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毫无怨言。

近年来,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先后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额尔古纳市守边固边模范派出所”,并被定为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忠诚奉献”教育基地,额尔古纳市“党员干部党性锻造实践点”。

警察节那天,黑泽明组织民警举行了朴素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威武雄壮的喊声,响彻林海、云霄……(文/草原全媒·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张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