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云闲

萎靡许久的北京土地市场,诞生一笔新鲜出炉的交易: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北端A、B、C、J地块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B23研发设计用地完成出让。土地面积7.0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由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底价摘得,成交金额64.2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该地块在2019年被紫光集团联合体,以66.09亿元摘得,曾计划在地块上建立“紫光全球智能科创总部“,最终因逾期缴纳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超过90日以上,地块被退回。此次腾讯底价竞得,意味着无人参与竞拍的同时,相比上次地块成交还省了2个亿。

根据官网消息,该地块用地性质为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研发设计用地。规划用途:该项目研发设计用地地上、地下全部建筑规模自持,自持年限为最高土地出让年限,地上建筑规模157459㎡;商业用地121064㎡,无偿代建7000㎡公交场站。

另据经济观察网报道称,腾讯对此举回应,本次交易将主要用于满足公司对办公用地的需求,为公司员工提供稳定集中的办公场所。

这样的回答的确有据可循。根据公开信息,目前腾讯北京员工办公地址散落各处,除了西二旗腾讯北京总部办公,还有一部分员工分散在北京各个办公区域。

事实上,这并不是腾讯在北京土地市场首次出手。西二旗腾讯北京总部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北旺东路,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该大楼已于2019年投入使用。而此次所拿地块的位置极佳,四至范围东至学院路,南至月泉路,西至双清路,被至双清路,周围名校环伺,建成后对于长远吸纳精英实现产学研一体,充满想象力。

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2023年9月30日,腾讯公司的员工总数为10.53万名。除北京外,腾讯在深圳、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武汉等地都建有办公楼。以深圳为例,作为腾讯全球新总部的“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企鹅岛”,正在马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这正是腾讯在2020年以85.2亿元的低价竞得的地块。2023年10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大铲湾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披露了支撑大铲湾临港产业和腾讯全球新总部“企鹅岛”科技产业的大铲湾北部片区最新规划,一期工程计划2024年底竣工,2026年全部完工。

加上此前腾讯总部大厦、滨海大厦和前海大厦,仅深圳一城便拥有四宗地块。此前有报道称腾讯名下房产总价值早已突破500亿元。

相比房地产企业囊中羞涩谨慎拿地,与互联网大厂们在土地市场的出手阔绰形成了鲜明对比。除了腾讯,互联网大厂频频出手拿地并不鲜见。通过查阅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2023年包括华为、京东、阿里巴巴等多家科技互联网企业在内,均在土地市场上有所收获,拿地金额近90亿元。

可以说在2020至2023年,房地产企业低迷不振的三年里,互联网大厂们在核心城市的土地市场上释放了最大的热情。

2023年2月,京东以31.12亿元低价夺得北京亦庄新城一宗地块,直面京东集团总部大楼,除了商业用地外,还包含一块居住地块。事实上,从2012年至今,京东已经在亦庄,围绕总部大楼数次拿地,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地产版图,累计投资金额超百亿元。与此同时,京东在全国各地通过买地自建物流仓,先后落子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等20多个城市拿地超万亩,估值超1000亿元。

这些年小米忙着造车之外,在土地市场也没闲着。2020年,小米以5.31亿元在深圳南山后海中心区域拿下一宗商业用地,与阿里巴巴和腾讯为邻,将打造国际总部大厦,包括智能手机与人工智能中心、商务拓展中心、互联网服务中心三大主要板块,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2021年,小米又花费15.5亿元买下上海徐汇滨江地块,据媒体之前报道称小米欲将整车研发落地在此。

尽管阿里巴巴在北京望京的总部即将投入使用,但双总部的格局下,阿里巴巴在杭州早已被印证是隐藏的“地主”。据媒体报道称2022年,阿里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方式,在杭州已经拿下超过20宗地块,总占地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700万平方米。这个数据已经可以与当地本土房企一哥滨江集团媲美。通过导入员工衍生从产业到居住的多维需求,阿里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杭州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版块。

此外,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0年,美团65.41亿元竞得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地块,将建新上海总部。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先后拿下36块地,建设了华为松山湖终端全球总部;2022年又在深圳斥资40亿元拿下香蜜湖地块,规划建设数字能源总部;字节跳动通过收购,作价50亿将北京方恒时尚中心收入囊中;深圳今日头条有限公司在2020年以10.82亿元买下了位于深圳后海总部基地一宗商业用地,成功挺近大湾区后,在上海和杭州频繁买地。2021年,字节跳动旗下子公司上海字跳智浦科技有限公司以20.4亿的底价竞得一块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土地;同年,杭州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又以7亿元底价竞得位于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核心地带的一块土地。

至此从BAT到TMD,在足够资金支撑的前提下,互联网大厂悉数进入土地市场开疆拓土。尽管从产业规划和拿地业态上来看,到手的地块多为企业拓展业务自用。伴随房地产市场萎靡,如果在行情下行阶段将租赁物业成功转化为自持物业,不仅从租金实现降本增效,还有可能规避掉商业地产重回上涨周期带来租金上涨对企业利润影响的因素。

此外,大厂的入驻,还能够带来区域价值的提升,贡献人气与税收同时,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双赢的力量趋势下,互联网大厂们也逐步替代传统房地产企业,成为各地土地市场的“座上宾”。

但除了业务推进和政府关系的背后,土地资源带来的资产升值,早已被“前浪”验证过。

截至目前,搜狐总市值不过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42亿元),而搜狐在2006年购入位于北京五道口的搜狐大厦时,曾花费2.77亿美元,一次性动用公司超过30%的现金储备。位于“宇宙中心”当下的资产价格,这笔投资不知道翻了多少倍。2010年,搜狐又在中关村核心区域的融科资讯中心园区内,自建了搜狐媒体大厦,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该大厦的造价超过20亿元。此外,还有位于石景山区八角东街的搜狐畅游大厦,也有10亿元以上的估值。三栋位于北京核心地段的大楼估值近70亿元,早已超过搜狐公司的市值。

所以搜狐公司创始人张朝阳在2010年建造搜狐媒体大厦时曾明言:中国城市扩张使得资产升值较快,买地盖楼可以盈利。

换句话说,64亿元还不到腾讯1个月的净收入,但土地资源是稀缺的,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或许也是未来几年能跑赢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投资渠道不畅,内需不振的时候,拿地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