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有着悠久的、源远流长的诗歌历史和文化,而唐诗和宋词呈现出的曼妙多姿的身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双子星,为人们带来无穷的美好的遐想。
唐诗宋词,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也很是双峰并峙的一代文学。
打开一本唐诗集,仿佛走进了一座开满奇花异草的阆苑仙葩,美丽的花卉穿越时空,静静展示它们的美。
唐诗如画,精彩纷呈;唐诗如酒,醇香四溢。它们带着岁月的味道,什么都不能掩饰它们的光辉。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为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本属诗,经宋代文人的创造发展,遂成“别是一家”的词,它句式参差,又称长短句,能言诗之所不能言,来去自如,意淡如茶,又神清旨远。
所以人们也常说:唐诗如日,宋词如月,一阴一阳;唐诗如山,宋词如水,一刚一柔;唐诗如酒,宋词如茶,正如茶的婉约,酒的豪放,茶清明,酒昏沉,茶出尘,酒入世。
所以人们还说:唐诗如意气风发长安打马的少年,而宋词则是温婉如玉的女子,她眉峰如聚,眼波似水,顾盼流转,神采飞扬,使人见之不可忘。
读宋词,感受宋词里的悲欢离合,缘起缘灭;宋词里的家国天下,王图霸业。不管是婉约的还是豪放的,它总给人忧伤与苍凉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宋朝武力值的积贫积弱,反倒营造了文学诗词的异常繁荣,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使得文人骨子里总有挥之不去的忧伤和感慨吧,他们一边诗意着,一边失意着。
只不过婉约词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而豪放词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与苍凉。
如果要说出蜚声诗坛、蜚声词坛的千古名句,我们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几句自己喜欢的诗句,诗是这样,词也是这样。
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纠结与无奈,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铿锵有力,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婉约柔美,蒋捷“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伤感抒情。
这些音乐性和文学性相得益彰的优美歌词,不仅是传唱不衰的千古名句,更是治愈心灵的一剂良药。
在韵律感和音乐感比翼双飞的不胜枚举的宋词中,还有一句“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北宋大词人贺铸之手,词句一经问世,便如同流行歌曲一样火遍大江南北。
这一句读来美妙动人,含蓄委婉,隽永流畅,贺铸也因此得到“贺梅子”的雅号,这位词人因为名篇佳句而得享其名,也成为文坛佳话。
北宋词坛,名家辈出,名作纷呈。
其中有一个风格奇特的词人,他就是“贺梅子”贺铸。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北宋后期词人。
贺铸出身贵族,他的先祖是北宋开国功臣。但到贺铸这一代时,家道中落,贺铸虽怀抱着重整家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入仕,但他只是靠着门荫拿到了一张低等武官的仕途入场券。
贺铸虽怀抱着重整家业,报效国家的愿望,但他在年刚弱冠时,踏入仕途所做的却是一个不入品位的低级武官。由于仕途多舛,坎坷失意,难免是豪气内敛,折锐藏颖,心中容纳了更多的世故,落魄失意的感慨更为深沉。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 贺铸在地方任满还京,多年的奔波和操劳,使他由一个意气风发的英杰之士变成了一个颓然老者。
回京后,在宰相李清臣、文坛巨擘苏轼等人的极力推荐下,贺铸弃武就文,转为文职人员,担任了正九品的承事郎。
承事郎虽然是一个文官职位,但是薪酬待遇却是很低的,以至于他在《留别王景通二首》诗中感叹道:“官衔转落百僚底,衫色浑偷两鬓青。”眼见一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他消沉了,对未来不抱什么希望。
于是,他卜居宅院,闭门读书,潜心学问,修身养性,五十八岁时便退居苏州,从此远离仕途困扰,不再过问世事,过上了有书相伴,填词作曲,校勘图书的生活。
贺铸曾闲居苏州三年,本来苏州宜人的风光让他渐渐忘却了宦海风云,可就在这时,陪伴他走过半生风雨的妻子因病去世。
1101年春天,年近五十的贺铸再次回到苏州,路过阊门,看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人影绰绰,成双成对的情侣踏青春游,这让词人触景生情。
他不禁想起自己和妻子携手同游阊门的情景,回忆起两人共同经历的人生中的点滴,而如今却是形单影只,满头青丝已成白雪,一种“头白鸳鸯失伴飞”的凄苦哀伤油然而生。
就这样,一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词《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问世了,这个词牌后来也叫 《半死桐》,原词如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在词史上,贺铸的这首词是与晋代文学家潘岳《悼亡》三首,唐元稹《遣悲怀》三首,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为悼亡诗词中的千古绝唱。
其中贺铸的《半死桐》和苏轼的《江城子》并称为两宋悼亡词双璧。
贺铸有经世致用的学识,且见识广博,但因其出身行伍,在重文抑武的宋代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可谓蹉跎一生,壮志难酬。眼见一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贺铸性格豪爽,正如他在《六州歌头》里的自述“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贺铸内在的性格和气质匹配外在的知识与修养,由此而形成了深情婉约的语言风格,于是内心恬静、情感细腻的他就这样谱写出了一曲曲婉转多姿、饶有情致的优美词作。
贺铸的词是人生的写照,如《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着重写自己仕途跌宕、宦海浮沉,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因为这首词中的这一千古名句,贺铸还得到最具诗意的昵称“贺梅子”。
贺铸以74岁的高龄度过了一生,他的一生不仅见证了宋词走向繁荣的经过,也成为两宋之际豪放词的接力者和传承者。
贺铸少怀壮志,一生坎坷,侠气干云,柔情如水,集侠骨文心于一身,挥婉约豪放成百词,以婉约始而以豪放终,以婉约为表豪放为里,他以委婉细腻之文心写豪放雄侠之劲词。
贺铸的词风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风貌,正如清代词学评论家陈廷焯在评论贺铸时说道,贺铸的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贺铸填词,可婉约,可豪放,写的了衷肠,诉的了洪荒,他的词长于造句,多从唐人的诗句中吸取精华,他曾志高气满地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饮最烈的酒,写最深情的词
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贺铸虽然官居下位,却无时无刻关心着家国大事。
当北宋与西夏在边关发生战事之际,宋廷上下一味求和。贺铸身怀报国志,却苦于无路请缨,他的理想在现实中一再碰壁,于是写出了一首洋溢着爱国情怀的豪放词《六州歌头》。
该词气象万千,纵横古今,在有宋一代的豪放词中,完全是封神级别的存在,即使如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豪放词绝唱《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贺铸的这首《六州歌头》跟前,也得屈尊其名,原词如下: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和北宋绝大多数著名词家不同,贺铸出生在一个七代担任武职的军人世家,其本人的仕宦生涯,也从武弁开始。
贺铸青年时离开家乡来到汴梁,靠着门荫,当上了一名侍卫武官,就这样,他在汴梁度过了六、七年的游侠生活,这是词人一生中引以为豪的时光。
这首词的上阕,就是对这段生活经历的追忆。
开篇两句“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大意是说:少年时血气方刚,浑身上下都是一股侠义之气,而且结交的都是各大都市的志同道合的豪雄之士。
这两句写得很有神采,也很有感染力,为上阕定下了一个激越昂扬的基调。
其实这两句是贺铸从李白的诗句“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中化用而来的。在诗词中化用前人诗句、征引典故是常见的创作手法之一,对于贺铸来说,用典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他展现才学的用武之地。
贺铸的用典较前人更为广博,史传人物、儒家经典、佛教道义、前人诗文等等,皆是贺铸创作诗歌、旁征博引的源泉,娴熟程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也难怪贺铸会自负地说出“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的豪言壮语。
从“肝胆洞”至“矜豪纵”,共七句,词人概括地传写自己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们侠义勇为的英勇事迹:他们肝胆相照,极富有血性和正义感,听到或遇到不平之事,即刻怒发冲冠。
他们性格豪爽,志趣相投,不待坐下来细谈,便结为生死之交;他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应别人的事,一诺千金,誓不反悔;他们推崇勇敢,并且以豪放不羁而自矜。
为了进一步渲染少年时期的豪侠义气,贺铸不惜笔墨地进行了大力渲染,接下来的九句全部都是他们青春年华与义薄云天的豪情。
他们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在酒店里豪饮,酒坛浮现出诱人的春色,他们像长鲸和垂虹那样饮酒,酒杯顷刻即干。有时候,他们还会带着鹰犬去打猎,拉弓射出羽箭,瞬时便荡平了狡兔的巢穴。
说到饮酒,不得不提一下北宋的崇尚饮酒、注重社交的文化氛围。
北宋“举世重交游”,贺铸生活的北宋中后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生活消费领域较之前更为活跃,尤其是商品经济已经成为宋代社会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另外,北宋坊市界限的破除、夜禁制度的松弛都为文人交游作乐提供了前提和便利,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高度繁荣,文化的繁荣为宋代的文人士大夫提供了文化享乐的温床。
贺铸生活在这样一个重交游,重行乐的文化氛围之中,自然少不了诗酒唱和、宴饮作乐,也自然免不了创作以歌儿舞女,侑酒侍宴为主要内容的词作。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词人挥毫泼墨的层次感,有虚实结合,有点染与勾勒,有抽象与具体。
不管是第一层中的英勇事迹,还是第二层中的豪气干云,词人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弓刀武侠、快意人生的生动画卷。
上阕最后一句“乐匆匆”与下阕首句“似黄粱梦”,是全词文义转折、情绪变换的节点,大意是说:青年时代的侠雄生活朝气蓬勃、龙腾虎掷,虽然欢快,可惜太短促了。
这承上启下的两句,将词人赏心乐事连同那兴高采烈的气氛收束殆尽,骤然转入对离开汴梁之后的羁旅漂泊、环海沉浮、悒悒寡欢的生活经历的陈述。词人移宫换羽,词意波澜顿生,情感流泻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从“辞丹凤”至“忽奇功”,这一段共十句,大意是说自己离开京城到外地供职,乘坐一叶孤舟漂泊在旅途的河流上,唯有明月相伴。
词人报效家国的情怀只是一厢情愿,他介于身份的尴尬与建功立业的壮志中,情怀愁苦。像贺铸这样的满怀赤子之心的人何止千万,但朝廷重文轻武,他无路请缨,只能劳碌于案牍间。
如果说,在和平时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如今,正值边关多事之际,正是国家用人之际,需要既有热血激情又有学识胆力的英雄人物来振奋人心力,可现实往往与词人想的不一样。
爱国将士空有一腔抱负而无用武之地,所以,十多来年的郁积在词人心头的幽怨,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因此,这一段恰似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最初,词人还只是感慨自己的人生际遇、喟叹个人的怀才不遇,继而扩大到替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呐喊不平,把锋芒毕露随着词人激愤情绪的一步步高昂,词的主题也在不断地深化。
接下来的六句,声律铿锵有力,句句震耳发聩,也让词意达到高峰。
原来词人听到了边关烽烟又起,北宋军队屡屡失利、节节败退,此时词人虽然远在和州,却心系国事,他一心要想为国效力,他或许想起了战国名将廉颇八十岁还想效力疆场的故事。
报效沙场是词人平生的夙愿,可是他并没有接到任何征召。所以,词人痛心地写道:军乐吹奏起来了,边关上发生了战事。想我这悲愤的老兵啊,却无路请缨,不能冲锋陷阵,就连随身的宝剑也在秋风中发出愤怒的吼声。
“剑吼西风”这一句,掷地有声,道出了词人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愤慨,千载之下依然跳动着动人的旋律与时代的沧桑。
一个“吼”字,吼出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满腔义愤,吼出了一位赤子的凛然正气,也吼出了一代英豪的雄姿壮采。此时此刻,词人的悲愤之情达到了顶点。
当初那个“飞鹰走马,饮酒如虹”的五陵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真正侠客,他也彻彻底底地蜕变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仁人志士,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
词人的满腔热血、凌云壮志,都没有得到回应,他只好心怀怨愤,寄情山水,抚琴绮怀,目送归鸿,以此来宣泄郁结在内心的压抑之情。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词最后三句恰恰是以景结情,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火山爆发后的平静中,全词戛然而止。
但我们分明感到一位爱国壮士的心还在那里独自悄然滴血。这首词以短句的形式,铺排的手法,铿锵的节奏,为我们唱响了一曲英雄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壮歌,词情激越慷慨,撼人心魄,对开启南宋爱国词风产生了重要影响。
可以说,贺铸与他的《六州歌头》是由北宋豪放词风到南宋豪放派形成的一个过渡。《六州歌头》是贺铸豪放词的代表作,词中闪耀着熠熠生辉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情感激励着世人。
小话诗词
贺铸一生性格磊落,胸怀坦荡,正直而不谄媚,所以他的仕途之路一直磕磕绊绊,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因而贺铸选择的仕途之路反而给他留下了悒悒不得志的印象记忆。
贺铸晚年在苏州写下了著名的《青玉案》,以“凌波不过横塘路”的香草美人式的比兴,映照了自己怀才不遇又不肯与俗世同流合污的孤洁与悲愤的一生,这与《六州歌头》中的“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所表达的境界何其相似。
《六州歌头》这首词是贺铸自叙身世的长调,词人回忆了自己青年时代的豪侠生活,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感。读完这首词,一位豪气干云、一心报国的英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贺铸年轻的时候豪侠仗义,是一个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正如他在这首扛鼎之作《六州歌头》中说的“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一样,但他这样的性格却让他在仕途上很难得到赏识。
贺铸《六州歌头》在北宋末年的词坛横空出世,这一时间节点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因它既承接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豪放风格的作品,又开启了南宋辛弃疾等词人的豪放派作品,可以说,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