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起源最早的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经》的阴阳、八卦在7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就已经形成。在3000年前,由周文王推演出《易经》64卦。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从《易经》64卦中吸收养料,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思想理论。老子和孔子也借鉴了《易经》64卦中的很多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经
阴阳是《易经》中的基本概念,它代表了世界万物中两种相反相成的特性,如强和弱,兴盛和衰落,前进和后退等等。阴阳思想在老子孔子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老子《道德经》中包含有很多阴阳思想,可以说,老子是一位洞察阴阳之道的大师。《道德经》中有80多个语句与《易经》思想十分相似。
《道德经》讲,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的。《道德经》还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等。这些讲的就是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重轻、静躁、福祸等阴阳事物之间的关系。老子这些阴阳之道的论述是对《周易》阴阳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
孔子虽然没有提到过阴阳,但是他对君子小人、尊卑贵贱等的语言也是对阴阳两种事物的论述。孔子很注重做人的诚信,而《易经》中孚卦就是专门讲诚信的。《中孚》九五爻辞说:“有孚挛如,无咎”。这句话意思是,以诚信的态度与人相 处就不会有过错、灾祸。
孔子非常推崇的中庸之道,也来自《易经》的中道思想。孔子讲:“君子求诸己”,这是一种努力奋斗奋发自强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来自于《易经·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有“齐家”的学问,《易经》家人卦正是描述了怎样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且说得十分的通透。《易经》蒙卦讲述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
周易》中的道德观念也对老子、孔子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周易》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谦虚等,主张人们应该遵循天地之道,不断自我完善。这种道德观念在老子、孔子思想中都有所继承和发展。
孔子十分注重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孔子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周易·坤卦》中的厚德载物思想相似。孔子所提倡的谦虚品德与《周易·谦卦》思想十分相似。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周易》的天人合一观念也很相似。
老子《道德经》中所提倡的德与《易经·坤卦》中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念很相似。坤卦认为,大地有承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品德。老子也很赞赏道路,认为道路平坦供人们在上面行走,有很可贵的品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子
老子的上善若水思想也与坤卦的厚德载物思想相似。水滋润万物有功但却不愿意居于高级的地方,而是居于低洼之地。大地也是这样。它承载着万物,动物植物人都需要从大地里吸取养料才能生长。大地默默地为万物做着贡献,却处于很低的位置,这与水愿意处于低洼之地是一样的。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性经典。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在诸子百家的思想基础之上,发展出了后世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