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伴乐谈节目,我们要分享的是来自国产品牌金平面的GL30,这是一款带入耳结构的大尺寸平板耳塞,这类产品类型目前市面上很少见到。没记错的话,6、7年前才子还在为《高保真音响》的实体杂志供稿的时候,曾经和类似的产品有所接触(某蒂兹家的),GL30虽然发布不久,但是在2023年的各类耳机展上,它的出镜频率还是挺高的,声音也是一改再改不断优化,作为自己一直关注的耳机产品,今天可以说说上市版的一些使用感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说耳机本体之前,我们说个汽车的话题场景:一个欧洲资深热学物理专业的汽车工程师,朝五晚九地俯身在实验室,努力研究如何将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提升哪怕一个百分点,孜孜不倦,抱怨技术升级越来越难。而行业领头特斯拉和国内一众新能源车企出场,一脚踹飞了专家:难办,就别办了,我们不做汽油车!这场景还算接地气吧?当旧有的游戏规则逼近物理极限的时候,新生代的出头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掀桌子,重建规则,创新。前人还在寻找解决方案,后人已经颠覆了问题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破不立的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当传统的动圈耳机在技术上已经触摸瓶颈,当传统的静电耳机在物理特性上也逼近头戴尺寸天限的时候,有的厂商选择了用新材质去挖掘已有技术最后的潜力,于是我们听到了铍振膜的乌托邦,也听到了纳米级别的大奥;有的厂商提出和研发了新的单元方案,于是我们看到便携市场里面复合单元塞子这五六年的风生水起。新的技术带来新的繁荣,近20年来耳机市场从未像当下这般百花齐放,但是尚有一块领域被开拓得很少,那就是GL30所在的大尺寸平板耳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佩戴结构上,GL30在声学导管部分是入耳式的样式,在与耳廓贴合的地方,则是加了一个“鲨鱼鳍”用于固定,即便腔体比较硕大,依旧不影响足够的佩戴牢固,这一点远胜于若干年前的前辈产品。从厂家公开的技术简介上看,GL30采用的是28mm口径的平板振膜,振膜材质是自研的硅化物基膜与定制超薄且极轻的压延合金铝,它拥有非常理想和线性的声学参数,平板单元的阻抗一般不会太高,在GL30身上是12欧,而它的灵敏度相比目前的主流耳塞来说算是比较低的,为98dB/mw(当年奥家i4的灵敏度是105db,7db的差距意味着4倍以上的驱动功率),平板单元设计不用多说,都来自于金平面自家头戴的技术移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话题就从98db灵敏度这里继续,这个数字确实微妙,你说它不好推吧,手机加个小尾巴也能出声,而且随便听听人声流行都不逊同价位的塞子。但是你说它好推吧,GL30其实是很吃电流的,上了大功率便携前端或者台式,GL30这货简直就变成了一个大耳,先前小尾巴上的表现对比之下甚至有些唯唯诺诺,反差着实有点大,或者说,在不同系统上,GL30的音质上下限拉得比较开。嫌长不看的玩家可以直接看个人结论:GL30可以成为初烧的长期陪伴,跟随前端的逐步升级,它也会展现出与之匹配的实力和潜力,不至于到点以后就会被淘汰;GL30也可以成为进阶玩家的主力耳塞,尤其是搭配推力见长的主流中高端DAP,无处发泄的功率对GL30来说甘之若饴,此时它面对许多中高端入耳塞简直是性价比降维打击;GL30更可以成为便携和桌面台式双修类玩家的大耳平替,完美满足过渡阶段对音质和设备体积的兼顾。当然,如果玩家的需求再进一步上升的话,GL30就不适合了,出门左转找头戴式大耳会更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说过,GL30在小尾巴的驱动下,是可以听听人声流行港台老歌或者国内发烧人声的,但也就限于听听这类通俗音乐,因为这类音乐的录音电平通常拉得比较高,但动态其实并不强,这种中频饱满的路子,恰好和GL30没吃饱时候的声音特性契合(我估计厂家调音时也有考虑这种使用场景的因素),所以这种搭配是可取的,你会听到扎实流畅的人声,但这个阶段下,GL30并没有拉开同价位耳塞多少距离,当下5K级别的主流塞子搭配小尾巴,在通俗音乐这块也基本没啥短板,甚至在结像凝聚度上还会比GL30更好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小尾巴升级成蓝牙大尾巴或者是中端DAP,比如说乾龙盛MUB1、飞傲Q15、M15S、德森瑞DTR1+或者ibasso DX300这个级别,此时前端的电流输出能力相比小尾巴有了质的变化,搭配GL30之后,你会发现,音乐的信息量明显多了,声音的整体框架也有了舞台的感觉,也就是从这时候起,GL30可以听器乐了。此时GL30是一种近场宽声场的风格,听者的位置大概是在音乐厅第一排,左右边界拉得很开,但乐器群的结像距离人耳还是比较近的,好处是很多细节可以捕捉,甚至可以拿来给唱片挑瑕疵,但是大动态一来,结像还是会有点挤。在这个阶段,GL30已经可以把同价位的塞子摁到无话可说了,优势在哪里?就在大口径平板单元毫不讲理的微动态和能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端继续攀升到海贝R8ii、RS8或者乐彼P6p这个级别(这几台机器都要打开turbo纯甲或者高增益模式),聆听和先前一样的管弦乐曲目,你会感觉到以玩家为圆心,舞台位置和边界都向外“推开”了一个距离,玩家的位置调整到4、5排左右,这多出来的距离,让很多舞台上的音乐细节有了释放密度的空间,这样听起来压迫力没那么大,器乐或者人声都显得更为平和自然。直到尝试到这个阶段,我们才可以给GL30的声音下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是一个声底宽松不紧张,音色自然朴素,不缺但不强调细节的耳机,它有辽阔的高频延伸,但是高频的亮度并不突出,整体能量是较为传统的三角形分布。此时,GL30在整体框架和能量气势上,已经可以甩开绝大多数四位数定价的耳塞了,但是有一个瓶颈是不如万元级别耳塞的,那就是器乐结像的线条感和细节解析力。当然,对大部分便携玩家来说,现在的声音已经足够好了,如果一定要慢慢挖潜力,我们再继续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中档搭配不太一样的是,在前面列举的中高端便携前端里,其实已经有了风格或者驱动上较多的不同,例如海贝的播放器,在驱动力上是更强的,而P6p在微动态、细节上更胜一筹,但是在驱动力是有欠缺的。因而对想要进一步挖掘的玩家来说,办法有两个,第一,给P6p加一个便携耳放(比方说C9),弥补驱动功率和控制力;第二就是更换赛道,把前端转为小型台式设备,例如QA390LE或者各类一体机,这时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了。电为声之母,得益于更加不妥协的供电,哪怕是小型台式设备,甚至是比中高端便携设备便宜许多的一体机,都可以让GL30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家中室内使用时,我最多的搭配就是插在QA390LE上,因为它有一定的便携性,坐下来插上线电也就是个小型台机,除此以外,钰龙的天鹰3、飞傲的R9数播,也都是非常适合的搭档,在这几台设备加持下,GL30的表现可以说是彻底脱离了耳塞这个类别,虽然入耳的佩戴没有变化,但是整体的声场比起先前更加开扬辽阔,在便携设备上的纵向层次问题也不复存在,妥妥是个中等口径动圈耳机的表现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随着前端的升级,GL30的表现也一直随之爬升,但变化的一直都是信息量和整体框架,GL30本身的音色个性一直没有变化,一直都是宽松平和微暖且有丰富微动态的路线,并不是那种特别强调线条感或者特别凌厉的类型,这点也是它和很多主流中高端耳塞在风格上最大的差别,顺便一说,GL30和自家的旗舰耳塞AMT16之间也是这种对比挺大的秉性,只能说耳机音响确实是个共性和个性并存的小世界,就看你更喜欢哪一个了。文末再啰嗦两句,第一,如果要换线,从适应风格的全面性上,个人建议升级线往银线或者镀银线上面考虑,也要结合可更换出声口和各人前端风格,不要一概而论;第二,如果纯粹为了发挥到性能上限,用分体式台式系统伺候GL30(例如cayin最近的888+2分体系统)也不是不可以,你甚至能听到一个可以数人头数口型的大号球形声场,作为便携设备已经很惊人,但相比大耳来说还是缺了一分通透,因此这种玩法适合主打台式大耳兼修便携的玩家,纯娱乐为主。只能说,金平面确实藏了很多东西在GL30身上,慢慢挖掘也是挺有意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