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1626-1705),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朝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朱耷以苦难为灵魂,以自然为寄托,用墨极简,呈现出个体生命的强悍与独特,将中国写意绘画手法推向巅峰,成为“江西画派”的开创者。

历经人生起落,造就怪诞人生

朱耷出身皇亲贵胄之家,其父其祖皆是画家,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之下,朱耷也展露出自己的书画天赋——8岁能作诗,11岁画青山绿水,并能悬腕写小楷。所以八大山人的作品里,是带有一些与生俱来之贵气的。

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宣告着明王朝的覆灭,18岁的朱耷承受着国破家亡的打击。在逃亡的路上,妻儿离世,他本人如同一叶飘零的孤舟,不知该何去何从。在此之后,朱耷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为僧为道,有时还装疯作哑,不和人来往,也不和人说话。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55岁的朱耷在临川发病癫狂,哭笑无常,撕裂僧衣并焚之,步行到南昌。在市肆间佯狂行走,为族侄认出,将之收留于家。后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艺术创作。

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家国之变、现实之苦成为他的创作源泉,执悲凉之笔,蘸苦难之墨,将自身的血与泪融入在书画之中。“八大山人”四字连写起来,有时像“哭之”,有时像“笑之”,分别表达了他写字时的心境。

他从不为清廷的权贵画一花一石,有人曾笼络他为清廷效劳,他竟假装疯癫,撕毁僧服。而那些出身比较低微的农民贫士,却容易得到他的作品。

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朱耷也不拒绝,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却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所以那些达官贵人若要求他的书画,要从贫困的读书人、和尚僧众、屠夫或者卖酒人那儿买到。

或许正是脑海中有无尽的才华,体验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视钱财如粪土,专心于书画创作之中,用怪诞的行为和放纵的笔墨来抒发胸中之意气。

哀而不伤,思绪万千

八大山人的人生旅程曲折,行为变化多端,思想情感复杂,但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的不是锋芒毕露、剑拔弩张,而是虚静中和之美。

他的画面处处透着空灵,常常有大面积的空白,庄子说:“虚室生白。”又说:“唯道集虚。”在白、虚处都寄予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我们看他的绘画,一花一草,一树一石,都是那么的简洁、秀美、宁静、高雅、大方,与中国传统的中和之美有相通之处——绘画的情节不宜喧闹,形象不宜媚俗,构图不宜繁复,用笔不宜圆滑,色彩不宜浓艳,而且美感要适中,情感表现上要适度,悲痛哀婉也不至于无限感伤。

他虽有满腔悲愤,但是“哀而不伤”,八大山人是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绘画抒写自己的心声,用绘画排遣内心的苦闷,应该说在他作画的时候是不受什么约束的,虚静中和之美是他笔端的自然流露。

结合他孤傲清高的性格,又能从他的作品中品味出遗世独立的超脱之美。

八大山人画中的鱼常作仰视,眼睛常画有硬硬的方形,那黑黑的瞳孔有力地点在眼眶的上方,恨恨地翻着白眼望着青天,冷冷逼人,有无可名状的孤傲之气。有人说他的鱼是“张口无声瞪眼鱼”。更为有意思的是,他的生活虽清贫困苦,却懂得用画来抚慰自己,画鱼解馋,画鱼解愁,饶有趣味。

他有一首诗《题画鱼》:“夜窗宾主话,秋浦鳙鱼肥,配饮无钱买,思将画换归。”在他80岁的时候,画了一幅《鲻鱼图》,画中只画了一尾鱼,别无图景,书题“鲻鱼付厨”。

八大山人作品中物象的夸张变形、题名的独特新颖、用笔的奇特高古、构图的大胆别致、鱼鸟神情的奇古怪诞等,无一不体现他的艺术与众不同。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他也曾自题咏怀诗:“无聊哭笑漫流传。”哭之笑之是他精神生活的表现,哭之笑之最能表达他的心迹,哭之笑之也最能表达他的无奈。

寄情于画,显露不屈之魂

八大山人作画,相当大一部分是为了发泄内心的苦闷,他的作品不去迎合别人的口味,更不去想怎么样画才美,一切随他的意而来。

他的愤怒、他的宣泄、他的无奈、他的徘徊、他的苦闷等多种情绪,不但超越了艺术既有的规范,更是以他特有的艺术撞击力给人们的心灵以永久性的震撼。

赏八大山人的画,就一定不能避开他的人生经历,只有明白他在世间经历过什么,才能从画作之中领悟到他想表达什么。

在他许多画作中,小鸟都是单腿而立,有一幅长立轴画上,道出了他画单腿鸟的理由——势不两立,也就是说,他与清朝势不两立,表现了他反清复明的思想。

画中小鸟的头耷拉着,无助地注视着地面,头上是一片黑色的大荷叶,荷叶上荷杆的形状像一口巨钟倒挂下来,形象地表现了八大山人内心的苦闷——他被世俗的眼光压得喘不过气来;他被他的贵族遗民意识压得喘不过气来;他被封建礼教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更为不能直面世态而内心凄苦。这种奇古怪诞的风格是八大之所以成为八大的根源所在。

他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大气磅礴,感人心脾。

这也是他留给后世的瑰宝,让后代的艺术家们明白,苦难造就辉煌,艺术永远不朽。只有以自然生活为题材,抒发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才能走进观赏者的内心,让人看到自己高贵而倔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