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也是不是有这样的疑惑?看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

新农合诞生于2003年,设计的初衷是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初每人每年只要 10 块钱,简直就是“物美价廉”。一直维持到2007年,价格才涨到了20元。但之后就是每年10元20元30元的幅度在涨价。2023年度新农合个人缴费380元。但380元只是国家标准而已,各地政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比如在江浙等发达地区,新农合已经要400到6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们一个人最少交380元,但其实这是不够的。我们个人缴费只是小头,国家补助才是大头。2023年7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文指出,国家针对每个人参保新农合的人,财政补贴了640元,相当于每个投保人的医保标准是380+640=102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国家补贴挺好的啊,但个人缴费部分能不涨价吗?其实还挺难的。

第一,医疗成本上涨。

现在病情也是五花八门,新冠以后就各种奇奇怪怪的病,而且一直在演变。针对这些新的怪病,我们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也要不断进步。换设备要钱吧?用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要钱吧?医疗成本和物价是挂钩的,当我们物价涨的时候,医疗开支肯定也会涨。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数据显示:居民医保从2013年支出只有971亿元,涨到2022年的9353亿元,涨了9.7倍。可以说是支出费用远远大于涨价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参保人口老龄化

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现在基本上有条件的老年人都买新农合,就指望他养老了。老年人又是看病报销最频繁的人群,隔三差五上医院,而且每次看病都不是小问题。而且参保新农合是不卡年龄的,不像商业保险一样,谁年纪大,谁报销多,就让谁保费变贵。因为新农合是农村社会福利,所以一视同仁,那只能大家的保费水涨船高。

第三,保障范围增加

根据国家医保总局《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门诊保障范围和医保药品目录得到了相应的扩展。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和特殊病被纳入了门诊保障范围,这些疾病的病期较长且费用较高,门诊报销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门诊费用负担。以医保药品目录为例子,2022年最新收录了快3000种西药和中成药。

第四、平均报销比例提升

有人可能会骂,新农合费用上涨和报销额度上涨不正比例。但实际情况是,虽然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报销比例不同。整体来看,新农合的平均报销比例由以前的50%、60%直接上涨到了现在的70%。部分特殊人群还能享受到费用减免和补贴的政策。

第五,逐步允许异地就医

我国在加速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意思就是,你在户籍当地买的医保,也能在打工和居住的城市用。现在打工和看病,都是尽量去发达城市。1是当地工资高,2是当地医疗资源好。但发达城市的物价也高啊,允许异地医保,是不是变相增加成本了呢?

其实理解新农合每年涨价,不是难事。关键是,新农合涨价了,农民的收入又没有跟着涨?很多人直接断缴新农合了,因为看着它年年涨,觉得这是个无底洞,心里没底。这可以理解。但我个人来看。新农合如果只交一个人,那还好。贵就贵在把一家人的保费都加起来,那就有点扛不住了。一家六口,每人380,那就是2280元,还是一次性交的,不是每个农村家庭都能承担。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如果手头真的紧,那是不是优先把老人的新农合给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