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春节有“假期长、除夕前立春、春打五九尾”的特点。长假期间,大家享受亲情的时间长了、时间也可以安排地较为宽松了;在南方的朋友还可以一起和家人欣赏春暖花开的自然之美;至于春打五九尾,是指今年的立春是在五九的第九天,在五九尾,古人会根据此对气象和农作物收成的影响有所总结。不过由于我国地域差异和社会变迁,流传下来的古人总结的俗语也会出现不同的说法,比如有俗语说:“春打五九尾,吃糠喝凉水”,“春打五九尾,乞丐跑断腿”是指这一年的年景会出现旱情、水灾等,从而导致粮食收成不好,日子不好过、只能吃糠喝凉水,乞丐也会为了讨吃而跑断腿。除此之外,还有截然相反的说法,比如俗语说“春打五九尾,粮食成了堆”,“春打六九头,吃油像喝水”这便是没有灾害、是个丰收年、家家粮食吃不完的好兆头。

节气、节日、俗语、习俗,是我们追忆传统文化的最便捷的途径,也正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和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瑰宝价值的体现。明天是腊月二十六,离过年的日子还有四天。根据民谣中唱的:“二十六炖碗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除了民谣里说的,根据老传统的习俗,从腊月二十六到腊月二十九,这几天可是有不少事情要做呢:

一、炖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以前日子穷苦,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这几天才能吃到肉、打打牙祭;年肉讲究吃猪肉,炖肉吃肉也寓意着日子越过越富足、生活越来越红火。所以,不论贫富,家家过年都要想办法吃点肉、改善生活。

如果说现在的肉好像都吃不出肉味了,那当年的炖肉闻着肉香都会流口水,简单一做便是一年中吃着最过瘾、最令人难忘的美味了。再穷也要有肉,所以不少家庭都是到了过年才能吃到肉,因此也叫“杀年猪”、“吃年肉”。提前炖好的肉,不能一下子全吃掉,有的人家过年走亲戚,有肉也不吃,就那样看着,在过年这几天就指着这一碗肉呢,上顿吃完了下顿就没的吃了。因此要省着吃,经过再次加热的肉,吃起来也更加入味、肉香更加浓郁、也更加回味无穷。

冰心在《童年的春节》中写道:“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

二、洗福禄

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岁暮斋沐,多于廿七八日。”在旧时的北京城里,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在年前,人们讲究洗澡沐浴,脏衣服也要洗干净;除此之外,家里的房前屋后、禽舍畜棚等里里外外都要清洗打扫到位,干干净净迎大年。

“洗福禄”寓意着把今年的旧气、晦气等东西全部洗去,在新的一年福禄则会更多。

三、宰鸡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杀鸡或者到集市上买鸡。鸡的谐音“吉”,有“吉利、吉祥”的寓思。杀好的鸡不能在当天吃,要等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在过年的餐桌上都要有它,这样大吉大利才算圆满。这一点和除夕吃鱼一样,要剩一点,才寓意着“年年有余”。

四、赶大集

过年前赶大集、备年货可是件重要的大事,过年用的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糕点、酒水、水果、肉、礼品、饰物等等都需要购买。不像现在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过去的集市可以说是货品最全的唯一购买地了,凡过年用得上的,应有尽有。

五、发面: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过年这些天,家里人多客人多,为了自家吃饭和招待客人,掌勺的可是忙坏了,餐桌上的炖肉、卤肉、腊肉几乎都是提前做好的,热一热、简单一做就可以端上桌了,既方便又省了许多事。主食也不例外,尤其是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在二十八这一天发面、蒸馒头、蒸豆包、蒸枣糕、蒸花糕,特别是一些颜色好看和馅料丰富的花糕、花馍等等,都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最讲究的是过年祭祀上供所用的馒头,不仅面要发好,蒸出来还要又白又圆且没有裂纹。

过年前之所以要多蒸些面食,还有一种习俗说法是初一到初五是不能做蒸、炸等厨房事务的。因为“蒸”谐音“争”,寓意争抢;“炸”和爆炸的“炸”本是同一个字,寓意雷电火灾等不祥之意。

作家陈忠实在《过年:家乡圆梦的炮声》中写道:“到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按当地风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再蒸馍的,年前这几天要蒸够一家人半个多月所吃的馍和包子,还有走亲戚要送出去的礼包。包子一般分三种,有肉作馅的肉包和用剁碎的蔬菜作馅的菜包,还有用红小豆作馅的豆包。
新年临近的三两天里,村子从早到晚都弥漫着一种诱人的馍的香味儿,自然是从这家那家刚刚揭开锅盖的蒸熟的包子和馍散发出来的。小孩子把白生生的包子拿到村巷里来吃,往往还要比一比谁家的包子白谁家的包子黑,无论包子黑一成或白一成,都是欢乐的。”

六、走油

腊月二十九,备家宴,把油走”,这里的走油就是指油炸食品。过年期间,正餐和小吃都免不了要吃些酥脆鲜香的油炸食品,比如炸鸡块、炸鱼块、炸丸子、炸酥肉、炸麻花、炸年糕、炸豆腐、炸藕盒等等。来客来朋友的时候既既可以当作小吃,也可以在正餐时作为硬菜端上桌,方便又省事。

在山东、河南等地,“走油”也称“过油”,当亲戚朋友见面问:“你家过油了吗?(谐音“过有了吗”),一定要回答“过有了,过有了!”,意即日子越过越有的意思,寄予了人们对新年、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过油可是个累人的大活儿,一般都是从早忙到晚,在油锅前累的腰酸腿疼,直到家里的盆锅箩筐几乎都装满炸货才罢休。老一辈人讲究过油时小孩子不要在旁边捣乱、乱讲话,理由是灶王爷在一旁看着、而且年前天上的福禄寿喜等各路神仙也会下界来到人间察访甚至品尝刚炸好的炸货,如果不谨言慎行很可能会得罪神仙而影响自家来年的运势。

如今,不少朋友注意健康,少盐少油、少食油炸食品,但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吃好喝好是人们辛苦一年之后在过年期间对家人的美好愿望,除了肉,油炸食品也是大人孩子们对过年的盼头。

七、理发

俗话说:“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意思是说腊月二十七理发的人聪明,二十八理发会被人嘲笑为傻瓜。过年前不仅要洗澡、大扫除、做美食、办年货,还要理发,意即“新的一年要改头换面”,如果年前不理,整个正月便都不能理发,因为老话讲“正月剃头死舅舅”,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再理可就时间太久了。所以赶紧在理发师傅放假回家过年前,给自己的头发修剪、烫染,好利利索索、精神十足地过大年。

八、打酒

二十九,去打酒”,有了美食,就一定要有美酒来配。在以前,人们主要喝的酒是零打散装的,过年过节、来友敬亲之时,“打酒”可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自己喝,过年的祭拜上供也少不了酒。俗话说:“新年喝酒,越喝越有”,也寓意着好日子越过越好;同时,“酒”谐音“久”,既庆贺辞旧迎新的到来,也寓意着阖家欢乐,幸福美满,长长久久。

九、请祖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核对年前这些天筹备年节中的各种年货、吃食、祭品,看看有没有遗漏和不足,再有就是请祖这件大事了。

在《北京指南·礼俗》中说道:“先除夕一日,则谓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招邀,曰别岁,又曰辞岁。”民间把腊月二十九称为“小除夕”,也叫“过赶年”,这一天的清晨是上坟请祖、表达对先祖的思念和感恩的时间,也就是俗话说的:“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在向先祖简述这一年家里的情况的同时,也感恩先祖对全家的庇佑,祈求来年家人健康、幸福美满、平安一整年。由于春节是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所以上坟请祖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也会是家庭都很重视的。

每逢过年,想想这些渐行渐远的老传统和习俗,心中不免有些感动,习俗就像是一种故乡的情结、归属感,让人挥之不去。“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管这一年你过得好不好,收入多不多,回家的旅途会让你心情变得旖旎,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有人说:有车、有房、有钱不如无虑、无病、无灾。健康的身体、内心的愉悦,胜过所有物质的拥有;繁华的世界里,“无”才是人生真谛。在这里,预祝你龙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遂。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