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说今晚有中到大雪,这10栋智能化大棚必须得看好喽!”1月30日下午,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在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明正忙着察看智能化大棚里培育的平菇和羊肚蘑。

阿尔乡镇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最前沿。正因为土地沙化,全镇历史上就没有大棚。

“这10栋智能化大棚的出现,结束了我们镇耕地沙化无法发展设施农业的历史,而且大棚种植全部施用粪污处理厂加工的有机肥料,达到‘以肥改沙’的效果。”李明明介绍说,多年来,肉牛养殖是阿尔乡村的主导产业,为解决养殖规模扩大带来的生态污染问题,实现群众致富和美丽宜居“双赢”,村上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该产业园包括养殖小区1个、智能化大棚10栋、玉米膨化饲料厂1个、粪污处理厂1个,融合了种植业、肉牛养殖业和加工业,有力解决了传统农业粗放管理及科技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的问题。

在产业园里走上一大圈,记者更加真切地理解了“种养加”一体化模式。目前,养殖小区集中饲养1000头肉牛,日产粪污约20吨。这20吨粪污进入粪污处理厂,一部分变成优质有机肥直接还田,另一部分则加工成价格低、无污染的“蜂窝煤”,变废为宝。玉米膨化饲料厂解决的是肉牛的“口粮”问题,每年能加工玉米秸秆膨化饲料5000吨,完全满足养殖小区的饲料需求,实现饲养自给自足。此外,粪污处理厂附近的沙荒地建起100亩试验田,结合本地优势,种植糯玉米及青豆,有效利用粪污处理厂处理的有机肥和液体肥,实现粪污的循环利用。糯玉米、青豆再经过初加工后进入产业园里的冷库,进行反季销售。

“我们的平菇早就上市了,羊肚蘑也将在春节前批量上市。此外,我们还尝试种植了蓝莓和多种蔬菜。未来,村里不仅要搞设施农业,而且要逐步发展现代农业。”李明明兴奋地告诉记者,“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绿富同兴’是新时代彰武治沙的路径和目标。我们就是要在这条道路上扎实苦干、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