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月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
今天是立春节气,请问中医在疾病预防方面有哪些饮食和生活方面的建议?谢谢。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立春的气候特点是风寒,春湿慢慢起来了,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了,这时候脏腑肝气偏旺、脾胃偏弱。所以,我们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继续防风寒、祛湿气、舒肝气、健脾气。具体来说:祛风寒,就要用民间常见的姜、陈皮、葱煮水喝;祛湿气,我们在这个时候会吃很多的肉,比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获得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健脾胃、祛湿气,这时候可以搭配一些萝卜、玉竹、麦冬、沙参、百合一起来煮,也可以搭配甘蔗一起煮。南方地区现在湿气重,我们叫做“回南天”,湿气相当厉害,所以祛湿力度还要更大,我们要用好陈皮、薏米、扁豆、淮山等健脾祛湿的食材;疏肝气,可以做一些运动,春天以后肝容易郁,我们要保持心情舒畅,唱歌、练八段锦、练太极拳,让我们的心情舒畅起来,主要是以这几个要点为主。
中新社记者: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团聚,我们的饮食和起居也会和平时不太一样,请问这段时间从中医的角度应该如何调理和保健?谢谢。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春节期间,确实亲朋好友聚会特别多,春节“三个多”,分别是熬夜多、烟酒多、大鱼大肉多,这“三个多”确实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么如何去补救?我们知道,熬夜是最伤肝伤肾的,最容易引起喉咙干、眼干、梦多等等症状,那我们熬夜的时候可以口服一些很经典的方,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也可以用沙参、麦冬、石斛、百合来煲一些肉汤喝,达到滋阴补肾的作用。平时熬夜的时候也可以揉一揉三阴交这个穴位,就是在内踝尖上四横指的位置,一次按摩十来下,每天按摩两三次,可以降虚火。另外,像抽烟多,很伤肺,会引起喉咙干、口干这些症状,伤肺阴,所以我们要滋肺阴为主,要用好雪梨、蜂蜜,也可以口服沙参麦冬丸等经典方,也可以用雪耳、雪梨来煲肉汤喝,润肺润燥。另外喝酒多损伤脾胃,要化痰湿,所以我们在喝酒的时候喝一点米汤水、白粥、小米粥等,放一点生姜、陈皮一起来煲,它可以解酒,还可以用中药,我们叫做葛花,葛花煲陈皮,煮水喝消除对脾胃的伤害。
另外一个是大鱼大肉多,大鱼大肉伤脾胃,造成食滞,食滞化火,所以出现腹胀、胃胀、口干、口苦等不舒服,这时候我们就要消食、清胃火、健脾,可以用市面上都有的山楂丸、健脾消滞片等等很多消食健胃的中成药,我们在家里也会用麦芽、山楂来煲水喝,也可以用一些陈皮、生姜、鸡内金煲水给小孩、老人、大人喝,达到消食的作用。这几个方面是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东方卫视记者:
冬春季节气候变化比较大,想请问中医认为在防止“倒春寒”侵扰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谢谢。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谢谢。“倒春寒”就是指春天阳气温度慢慢回升的同时,突然间出现气温剧烈下降,而且持续时间偏长的同时,带来了寒冷、阴雨的天气。所以中华民族在防止倒春寒致病方面有几大要点:
第一,要记住“春捂”,要注意保好暖,重点是在头部、脚部、腹部、背部,这些地方要保好暖,比如有些人习惯早上起床就洗头,洗完头以后一定要吹干;有些人喜欢穿着单衣在房间或者办公室走动,这时候倒春寒这段时间,你最好加上一件马甲,保好暖;起床的时候及时穿上袜子和添衣服。
第二,春天的时候要防止吃太多的酸东西,中医说春天跟肝气相通,肝气容易偏旺,所以我们要减少进食过酸的东西,不能说完全不能吃,而是不能吃太多酸的东西;要增加一些辛温的洋葱、大蒜、韭菜、香菜等,在搭配肉类的同时,多增加这些辛温发散的食材,不仅可以温通阳气,还可以散寒。
第三,运动,中医说运动养阳,其实运动可以通过微微发汗,把风寒去掉,把湿邪去掉。春天我们遇到倒春寒,寒湿偏盛,所以要运动,但是运动不能太剧烈,避免大汗淋漓,反而损伤了阳气,让寒邪更容易入侵。运动完以后,要记得马上添衣,或者洗个热水澡,同时补充一点温阳补气祛寒的食材,比如用陈皮、生姜、西洋参、黄芪煮水、冲茶、煲肉汤,这样去喝,可以把寒气祛掉,把气补回来。
第四,护阳气。春天的时候阳气刚刚升发,经过整个冬天的消耗,所以要帮它一把,扶助它一把,阳气一回来就能够对抗倒春寒带来的风寒之邪。所以可以用桂枝、艾叶、藿香、生姜煮水来泡脚;也可以喝一些温阳的药物;这几天特别冷,我们也可以喝一点羊肉汤、牛肉汤,放点姜、陈皮、党参等温阳的食材。但是温阳不能太过,补充阳气只能细水长流,一点一点的补,如果补太过了,就容易上火,出现牙龈肿痛、睡不了觉。
所以,在倒春寒方面要注意以上四个问题。谢谢!
央广网记者: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请问中医在治疗季节性呼吸道疾病的时有什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否举例说明?谢谢。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谢谢,这个问题很重要。季节性感冒,我们首先要辨它是风寒还是风热。风寒感冒会出现怕风、怕冷、发热、身体酸痛、头痛、流清鼻涕等症状,风热感冒会出现发热、喉咙痛、喉咙干、黄痰等症状。根据地区不同,比如北方地区寒偏重,南方地区热比较重,但是夹一点湿,西北地区可能夹一点燥,而去调整用药。最关键的是还有几种人群我们要注意,一种是气虚的患者,平时就很容易出汗,天气一变化就开始流鼻涕、打喷嚏、咳嗽,这时候不管感受的是风寒,还是风热,在治疗的时候用药不要太猛,要加一点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等帮他补一补肺气,用药不要太过寒凉;一种是阳气虚的患者,平时很怕冷、大便偏稀,这时候如果是风热感冒,用药更加不能太过苦寒,在治疗的同时要固扶阳气;还有一种是阴虚的患者,平时容易口干、咽干、口苦、干咳,治疗的时候注意不要太燥热,风寒感冒不能用太燥热的药,防止伤阴,所以可以加一点养阴的药在里面,如沙参、麦冬、桑叶、菊花等。针对个体化的治疗非常重要,首辨风寒风热,再辨有没有夹燥、夹湿,然后再看体质,看这个人是气虚、阳虚、还是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