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暑假,《唐山大地震》上映。

影片发布会上,导演冯小刚在一如以往地对他新片的票房做了预测:5亿。

同时,他还劝导观众,《唐山大地震》并不是一部娱乐片,想看娱乐片的就不要浪费钱买票了。

现场有记者疑问,如此反向宣传,怎样能保证5亿票房的达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小刚做了如下解答:“我拍什么都有票房,没办法,谁能超得过我呢?没有!我特别孤独求败。”

能说出这样的话,除了有以往的票房成绩为自己撑腰,还离不开唐山市政府6000万的投资和全力支持,以及各县市组织的无数场次的集体观影来托底。

最终,《唐山大地震》收获6.73亿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底,暌违贺岁档多年的冯小刚,带着《非诚勿扰3》回归了。

尽管多巴胺配色、手机相册风格的海报、新朋老友再聚首等宣传手段很是夺目,却还是无法改变这部电影“三如产品”的本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非诚勿扰3》已经上映一个多月了,票房也终于来到了1.000亿。

为什么要在小数点后加这么多零?

因为,自上映以来,作为第四部标榜自己是“首部分线发行”的电影《非3》,日票房只有3天超过千万。

进入第二周之后,每天进账的票房只有几十万,甚至更少。

曾经在票房市场上呼风唤雨、孤独求败的冯小刚,败了。

而造成如此局面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字,烂。

机器人趣话

1996年,郭达、蔡明主演的小品《机器人趣话》在央视春晚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小品在当年创造了很多流行语,比如:

“蔡明啊蔡明,你也有今天,这条腿!”

“一只绣花鞋啊,蓝色骷髅啊,绿色尸体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机器人趣话》的编剧,是冯小刚。

那时的冯小刚,还不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孤独求败”,也不是春节晚会的导演。

很有可能,这个本子都是多年压箱底的存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小刚对机器人,有自己的理解: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善解人意型,温柔贤惠型,有时还会逻辑错乱,触发柔道七段。

可能是十几分钟的小品没写够,又来了一个加强版。

二十多年后,《非诚勿扰3》拍了出来,编剧、导演都是冯小刚。

在给《非3》宣传时,冯小刚说:“我弄这个电影的时候,我都忘了那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冯小刚真的是忘记了那个小品。

而《非3》,更像是他心里永远无法消灭的那份固执。

片中的舒淇,除了身材更胜一筹之外,她演的机器人俨然就是2.0版本的蔡明。

2.0版的女机器人,功能更加丰富,也更加仿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级大bug也出现了,观众能够一眼就分辨出哪一个舒淇是机器人,哪一个舒淇是梁笑笑。

可是片中的秦奋却看不出来,这,就有些没意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诚勿扰3》的故事,发生在2034年,距今还有10年的光景。

冯小刚对未来的幻想,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四十年后的未来世界,可以想象成影片中的样子。

换句话说,如果在30年前,把自己关于新世纪的未来观强加给观众,大抵是能被接受的。

可是现在,已经是2024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后,仿生人形机器人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做到以假乱真?

很显然,冯小刚并没有做这样的功课。

至少,像老范这种靠对缝起家的人,是不会拥有能够量产机器人的科技公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凝、各种性别歧视、爹味儿,也许用这些词来形容《非3》,会有恶意揣测的嫌疑。

那么它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想要描写老年人的爱情,有一百种方法,借壳于不太高级的未来想象,并不是好的选择。

三版建国,未露面的郭德纲,还我邬桑

观澜湖的冯小刚电影公社,终于在《芳华》之后,产出了第二部电影作品。

可这一次非常遗憾,《机器人趣话》的续集,一点都没有趣,连范伟都不搞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时代,搞笑水平和造梗水平的不断迭代升级速度,是五零后导演无法理解和企及的。

冯小刚真的尽力了,至少他自己是被逗笑了。

而连微信都不用的葛优,又谈何能逗笑当今的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优饰演秦奋的问题,不只是出在《非3》中,拍《非1》时,如果不是邬桑、神父和四姐妹的从中调和,大概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让人不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远征的建国属于神来之笔,廖凡的建国勉强称得上狗尾续貂。

可看到常远的这版建国,我的表情就像地铁老人看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云社里,除了于谦,目前还是没有人能在影视表演方面表现出任何开窍的迹象。

有人猜不出在这部续集里,岳云鹏和李成儒饰演的两个角色有什么用。

岳云鹏演的徒弟,随便找一个会说话的、头圆的人就能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成儒演的大导儿呢,已经达到再次被关进安康医院的境界。

实际上,这两个人物的所有戏份都在杂耍着有关郭德纲的梗。

郭德纲,并没有作为新朋友露面。

“网大”都已经不屑使用的贴蹭手法,冯小刚却用得津津有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虞书欣演的秘书,远不及巩新亮来的灵气,还不如用AI造一个机器人秘书,也能体现未来世界的科技感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关晓彤,也不确定到底有没有关晓彤。

看完这部电影,根本记不得她演了一个什么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邬桑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诚勿扰1》中,邬桑告别友人,独自开车,莫名伤感。

伴随着自己的歌声,留下了男人久违的、不由自主的眼泪。

秦奋说,钱不是事,就是缺朋友,心里觉得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过的离别,你希望它是一个开始;

释怀的离别,你希望它是一个结束;

可你猜不透的是,它到底会带给你几多轮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中国中年男性的友情拍到这个份上,已经到头儿了。

完全没有必要再把邬逸聪请过来,再弄一次有关四姐妹的空欢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垃圾观众,非诚勿拍

冯小刚对观众的态度,总是能成为影视新闻的爆点。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有人质疑圆形构图会冒犯观众的欣赏习惯,冯小刚回应:“我对冒犯观众特别有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著名的“垃圾观众理论”,多年来冯小刚一直秉承着恨铁不成钢的情怀去对待观众、要求观众。

有意思的是,在一次“垃圾观众理论”采访的后半段,冯小刚还表达了他对观众的另一种比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观众当做难以对付的对手,尊重观众,而不是尊重观众兜里的钱。

事实上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诚勿扰3》的片长118分钟,其中有大约35分钟是前两部的回忆,还有5分钟是葛优和舒淇的拜年花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段沙发座谈,场景简单,对白俗套。

乍一看很像某某系列,仔细看,其实像极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港产贺岁喜剧的结尾。

可别忘了,那时的港产喜剧,只会给这类镜头几十秒的时间,或者放在片尾字幕。

冯小刚却把它放在了正片,也许他觉得这是个彩蛋,实际上它只是一条不用花钱就能在网上看的vlo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下来,《非诚勿扰3》的实际片长只有78分钟,这里头还包括了几个植入广告。

我完全看不出,这是何种形式的尊重观众。

这不是把观众当做对手,而是把观众当做下手。

而这些下手,接到的全是残羹冷炙。

没人愿意当垃圾,没人愿意当垃圾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名“非诚勿扰”四个字,本来带着冯小刚的诚意,那是他在写第一部的剧本时想到的。

葛优的征婚启事末尾,需要有一个落款,他联想到之前去写字楼,很多公司墙上会贴一个提示谢绝推销广告,写着非请勿入。

一些征婚启事会写非诚莫问,所以他决定让葛优在征婚启事末尾写上非诚勿扰。

可这续集,却完全看不到丝毫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传上倒是很卖力气,上映前夕的一档综艺节目里,冯小刚包着饺子,坦言没有导演会不在意票房。

说不在乎的,都是假话。

票房不好,冯小刚应该是有感觉的,否则也不会在片尾让葛优和舒淇杵门子。

只是他没有想到,观众真的不买帐,分线上映也真的不能把“三如电影”变得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规的抽盲盒,在保证一定几率获得心仪商品的情况下,其他商品也会在一个品质保证的范围之内。

可电影只有一个版本,每一家影院,每一个观众打开的所谓“盲盒”,其实都长一个样子。

就像网购之前要看一下真实评价,如今买电影票之前,谁都会去看一下差评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这种商品,好评是刷不出来的。

《非诚勿扰3》不可能像第一部那样,多年之后还能品出点味道。

它只会变成以后人们在探讨分线发行时的一个案例,失败的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领了退休证的冯小刚表示,对于一些可拍可不拍的项目,他基本上也就不拍了。

可拍可不拍,不代表可以随意拍。

况且这随意拍,拍得也太随意了。

既如此,要不然,冯导,咱就别拍了。

毕竟,你不是也看到了,这盛世如你所愿,垃圾观众已经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