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当水喝!”

“一天不收钱收礼就难受!”

“见到帅哥两眼放光!”

这是人们对贵州毕节市司法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兼强制隔离戒毒所第一政委张玉梅的定义。

但在她落马前刚好相反,“正义的保护神”,“毕节的优秀儿女”,曾经的标签熠熠生辉。

那么她是怎样蜕变的呢?

张玉梅1964年出生于贵州毕节市的七星关县,家境贫寒得够戗,上数几代都是靠泥土过活的庄稼人。

她自幼聪明,都说她是个读书的料。父母吃够了种地的苦,不想她重复自己的老路,希望她发奋努力飞出大山。

而她上学也很用功,她明白除了读书,没有更好的出路。

苦心人天不负,1981年,她考入贵州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

当时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因为多少年没出过大学生了。

大学期间,张玉梅并没放松,那时也没兴起校园恋的热潮,她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中,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被分配到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端上了许多人可望不可及的“铁饭碗”。

参加工作后,她很珍惜岗位,勤奋敬业,对待每个案子、每项工作一丝不苟,赢得了广泛认可和赞许,都说这姑娘是个好苗子

她的职位也一步步上升,从书记员、办事员、科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一路做到副庭长、庭长、副院长、副检察长、局长等领导职务。

以通常眼光看,她至少超越了90%的女性,无疑是事业上的牛人。

而且,她一度口碑很好,走后门、请客送礼、损公济私这些名堂,在她那儿门都没有。

起初她也是凭工资吃饭,衣食倒是无忧,但说富裕也谈不上。

其实有很多发财机会,确实也有些人把握住了,从而造福家人,提升了生活档次。

比如,一个涉诉标的上千万乃至上亿的案子,早立案就意味着早开庭、早判决、早执行,这样能为当事人节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成本,对方自然要“表表心意”。

如果灵活掌握来点“偏判”,对方更是“感激不尽”。

但她没去动那些歪脑筋。

有个资料讲,她当副院长时,某老板去她办公室,想拜托她“挤点工程做做,有钱一起赚”,她直接把对方送的钱物扔到办公室门外,让那位老板很下不了台。

“铁娘子”张玉梅的名号,由此也更加响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时间推移,张玉梅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老板,他们的生活方式让她大开眼界,也感受到巨大落差。

包括有的同学,当年成绩不如她,如今过得风光滋润,见了面她嘴上为对方高兴,心里却起了波澜。

她对自己以往坚守的东西产生了怀疑。

自己哪点比人家差,为什么过不上那样的好日子?眼看快到退休年龄了,不为今后的生活打算打算?不为孩子多留点什么?

机会不经意间来了。

市强制戒毒所开建,因项目工程性质特殊,一般的领导干部及建筑公司不能参与,张玉梅亲自负责该项目。

商人陈某明得知消息,觉得是块肥肉,一心想拿下。他凭多年经验,知道只要搞定张玉梅,事情就基本成了。

同时他也知道张玉梅好一口 —— 喝茅台,就买了一箱找上她的家门。

无事不登三宝殿,张玉梅不用问,也知道陈某明想的啥名堂。

当时她还比较警觉,和陈某明虽有过几面之缘,但也没到能交心交底的程度,于是谢绝他的礼物。

陈某明哪肯轻易放手,说有阵子没见张局了,只是想请吃顿饭,听说她喜欢喝茅台,正好自己家有一箱,自己也不是爱酒的人,放着没什么用,就借花献佛了。

张玉梅听他这么一说,不由放松了警惕,吃顿饭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过于生硬矜持倒显得不近人情,弄不好人家还可能认为她看不起企业家,这就不利于搞好政商关系了。

张玉梅答应去“坐一坐”。

餐厅高档豪华,她高居C位,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酒酣耳热之际,陈某明非常随意地提到,有没有机会为戒毒所项目做点贡献。

他还告诉张玉梅,不会让她为难,其实她什么都不用做,只是从中疏通一下关系,让他得到承办权就可以了,其他的他会自己办妥。

张玉梅这时心里已松动,看来陈某也是个明事理的人,项目给谁做不是做,自己稍微暗示一下,事儿就能办了,何乐而不为?

陈某明如愿拿到了项目承包权。

张玉梅也没看错陈某明,这人的确够意思,事后又奉上30万元“辛苦费”,张玉梅欣然笑纳。

这次甜头让张玉梅茅塞顿开,原来权力能带来这么大的效益,以前缩手缩脚的,真是傻里巴叽呀。

从此,找张玉梅办事的人纷至沓来。

大家借鉴陈某明的经验,先用茅台开路,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和标配。

后来在张玉梅家查出堆积如山的茅台,纵然办案人员见多识广,还是被惊呆了。

手脚一放开,胃口也越撑越大。谁来找她办事,如对方“不上道”,她就主动暗示该“有所表示”,对出手不大气的,还要求追加。

比如,毕节市某公证处主任杨某某为能够继续任职,给张玉梅送了茅台+红包,张玉梅嫌他抠,不太满意,以“程序复杂需找班子成员沟通”为由,回头又叫他添了7万。

这样一来,行情水涨船高,分量不够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手,以致后来有人一开口就是送两套房。

送钱送礼的人多了,张玉梅也考虑“低调一些”,在她的示意下,找她的人开始创新送的方式方法。

其中一招令人叫绝,送礼人扮成快递员,给张玉梅“送快递”,这样就属于正常工作了。

张玉梅把权力变现玩得炉火纯青,尽情享受着赚钱的乐趣,一阵子没人来送还不习惯。

她甚至打起了放贷、钱生钱利滚利的主意。

某私企老板因为官司身陷囹圄,企业资金被冻结,家人为捞他花光手头积蓄,就想走司法救助的路子。

张玉梅得知,说可以“借钱”给其家人,用于请律师打官司,但出狱之后必须加倍偿还。其家人当然求之不得。

后经审理,没发现该老板有多大问题,就放了人,企业资金也解了封。

该老板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连本带利还款,利息高于银行几十倍,同时还没忘给张玉梅送几箱茅台“聊表心意”。

张玉梅有个下属李某,精干帅气,很招人喜欢。

张玉梅给他安排的工作,他总是能很好地完成。她觉得这小伙子让人放心,有培养价值,所以常带他参加一些活动,也算领导传帮带。

有一次,张玉梅喝多了,突然想起了李某,就打电话召唤他。

李某赶到张玉梅的房间,张玉梅看他的眼神格外迷离,但李某见她有些醉意,也没多在意。

谁知没一会,一不留神张玉梅倒在了他怀里。

此时房间里光线黯淡,柔情的音乐幽然流淌,李某一时不知所措,这可是自己尊敬的领导啊!

可容不得他多想,三掐两捏的,该来的终究来了……

张玉梅已年过半百,这次尝了“小鲜肉”,似乎找回了青春,从而欲罢不能。

她又把目光瞄向娱乐场的帅哥,那边别有一番风景。

久而久之,口味愈发刁钻起来,她对欧美猛男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因为他们能让人脱胎换骨。

当然,她给的好处也诚意满满,足以打动猛男的心。

此时,她全然忘了自己的身份,反倒遗憾“开窍”开得太晚,“当代武则天”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据说,调查她时发现了成箱成柜的计生用品,让在场人员尴尬得都不好意思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尘归尘,土归土,这些享乐在自由面前,全都成了浮云。

作为当地司法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张玉梅把自己送上了法律的审判台。

据说当时办案人员控制她时,她直接跪在地上大哭:

“我错了,我愧对组织、愧对人民,组织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可惜醒悟太晚了。

她付出的代价是:

“双开”,有期徒刑5年6个月,收缴违纪违法所得,罚金35万元。

法庭宣判后,张玉梅又一次嚎啕大哭,悔恨交加,如不是法警及时扶住,她差点就瘫倒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玉梅是2019年12月被判入狱的,对之前写到的四川曾娴静、贵州钟阳、甘肃吴丽华等新“女虎”来说,算资深前辈了。

如今,她正在曾经管辖的地方享受“免费食宿”待遇。同事们现在提到她,仍然叹息不已,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怨谁呢?

她在那里面,不知会不会想起过去的“辉煌”,是否已习惯没有茅台、盛宴和帅哥的日子。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张玉梅从优秀到沉沦的历程,折射出许多落马官员的堕落史。

他们通过努力拼搏,改变了寒微命运,工作之初也积极向上,有的还取得过不俗成绩。这时的他们,不失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能人贤才。

但慢慢地,他们忘了初心,丢了本色,飘了、变了、迷失了,直至走向反面,成为别人对照检查的“镜子”。

这无疑是令人痛恨的,也是令人痛惜的。

希望这样的“镜子”少一些,再少一些。

图片及信息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