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方卿羞姑》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台词:“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乾隆年间,贪腐之风令人咋舌,甚至已经达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

很多身居高位的清代官员,在告老还乡之时,都会将一生积攒下来的财富,一起打包运回老家。在那个民不举官不究的年代,统治者对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清代著名诤臣孙嘉淦,退休后决定返回家乡山西兴县临河里。临行之前,他嘱咐家人一定要多带上几口大箱子。

孙嘉淦刚走完一半路程,就被别有用心之人举报了。乾隆得知此事后,专程派人去搜查孙嘉淦携带的箱子,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

那么,孙嘉淦究竟是廉吏还是贪官?事情的结局又是什么呢?要想了解背后的故事,就要从孙嘉淦的人生经历谈起。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实则却是整部剧的画龙点睛之笔,他就是长相其貌不扬的孙嘉淦。

相信很多观众对这位小角色的出场,都抱有一种十分不解的心态。毕竟他身为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居然敢直戳“八爷党”的心窝子,揭露他们隐藏在幕后的大阴谋。

表面上雍正对敢于直谏的孙嘉淦厌烦不已,甚至批评他:“简直就是一个目中无人的刺头。”实则,内心却十分欣赏他的所作所为。

毕竟,当时敢说真话的官员并不多,大家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只有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官,敢于在雍正面前说真话。

剧中大义凛然的孙嘉淦,最终死在了年羹尧的手上。但历史上真实的孙嘉淦,身为才能卓著的三朝老臣,最终在71岁那年因病去世。

孙嘉淦病逝后,乾隆为其上美谥“文定”。在古代文官谥号中,“文定”位列第八个等级,寓意为官之时做出了值得传颂的贡献。

孙嘉淦出生时家境十分贫寒,但他自幼却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便生活条件特别艰苦,但未动摇他对科举取士的信心。

公元1713年,彼时已经31岁的孙嘉淦才考中进士。此后,他从庶吉士做起,进入翰林院之后,被授予检讨一职。

检讨比编修低一个等级,属于从七品的小官。在康熙朝时,孙嘉淦并未获得重用。雍正即位之后,他的仕途也一直不温不火。

雍正是一个特别情绪化的君主,时常表现得喜怒无常,为此很少有人敢在他面前谏言。不过孙嘉淦却不顾生死,经常触碰雍正的逆鳞。

有一次,孙嘉淦给雍正上疏,希望他能对自己的兄弟好一点儿,并且尽快停止纳捐,与此同时还建议他尽早在西北收兵。

按理来说,孙嘉淦无论是官职还是资历,都不应该和雍正说出此等言论。雍正认为孙嘉淦的上疏,表面上看是为了江山社稷,实则是对他进行了人身攻击。

为此,雍正大怒,幸好朱轼在一旁劝说道:“他这个人看似狂妄,实则还是非常有胆量的,这样的人实属难得。”

雍正闻言后笑着说:“朕也十分佩服他!”此后,孙嘉淦被提升为国子监司业,属于一个从四品下的官职。

此后,雍正连续两次给孙嘉淦升官,最后坐上了顺天府尹的高位,同时身兼国子监祭酒职务。

乾隆登基后,孙嘉淦被擢升为吏部侍郎。他认为孙嘉淦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能臣,为此特地将他升任为刑部尚书。

纵观孙嘉淦的一生,可谓忠君爱国、心系百姓,最重要的是他不爱钱财。

孙嘉淦告老还乡时,因为一生清廉不贪财,所以并没有多余的积蓄。他不想在回到故乡时,让乡亲们看到他一副穷酸样。

于是,命人准备了十几口大木箱,连夜让仆人将木箱中装满石块。

此后,孙嘉淦携带十几箱金银财宝回乡的消息,传到了乾隆的耳中。最终,经过查证之后才发现事情的真相,乾隆在感动之余,特地让人将石块换成了真金白银。

清官廉吏自古有之,孙嘉淦只是其中之一,但他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始终保持初心不忘本,单凭这一点就值得被后人所铭记。

历史上的孙嘉淦的确长得很丑,但他却有一颗无比美丽的心灵,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甘愿付出自己的一生,这样的廉吏堪称世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