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是中国古代在特有的道路交通设施,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华南地区,而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典型。对于栈道的释名,南宋鲍彪在其注解的《战国策·秦策》中说:“栈,棚也,施于险绝,以济不通。”可谓对栈道的合理解释。栈道,又称“阁道”“复道”,根据其材质可以分为木栈道和石栈道。木栈道是在崖壁上凿空装上木梁,再在水中立木柱托住木梁,然后在木梁上铺设木板,这是最标准的木栈道。还有在斜坡上架设的斜柱式栈道以及直接在崖壁上凿空装上密集的木梁以为路的无柱式栈道。石栈道即凿山为路,也称“碥路”。典型的栈道有华山长空栈道、剑阁栈道、大宁河栈道。
一、华山长空栈道
华山长空栈道是全球最恐怖的悬崖栈道之一,位于华山南峰落雁峰东侧的山腰上。对于长空栈道的险峻,明代李攀龙在其《太华山记》中有明确的记述:“出南天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索拦护,然阔不盈尺。行二十余丈方至尽头。”吴同春的《太华双游记》把行人走栈道时的体态描绘得更加形象:“垂双索下坠,行则面壁,臂缘索,足横移,踵常落板外。”
长空栈道是元朝时期的贺志真带领弟子架设而成。元朝时期,道教兴盛,很多道教之人为了修行而选择清净之地。华山险绝,风景秀丽,没有人烟,非常适合修行。贺志真带领弟子开山凿洞40余年,在万仞绝壁上嵌入石钉搭上木柱而筑成长空栈道。长空栈道位于落雁峰的悬崖下,是去朝元洞的必经之路。据明代李攀龙的记载,栈道仅宽约0.3米,行人只能贴壁而过,因此当地有“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的说法。建国之后,当地政府修建了索道,长空栈道就不是去朝元洞的必经之路了,以后更多的是作为旅游景点与探险家的探险之路了。[1]
华山长空栈道
二、剑阁栈道
剑阁栈道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巩固统治、加强边防而在剑山上开凿的道路。据清代李榕的《重修剑州志》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便旅行,并于山之中断处,立剑门关。”对于剑门之由来,唐代刘仪凤在《剑门关记》中记载得非常清楚:“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直,故名剑门。”剑门关作为蜀道第一险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云:“蜀之所恃,惟在剑阁。”“如失汉中,则蜀之大势十去其六;剑阁危,则蜀之大势十去其九。”
剑门关栈道
从广义上来说,剑门栈道是金牛道的一部分,金牛道是中国古代关中进入汉中、成都的必经之路。从关中翻越秦岭进入汉中有4条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从汉中进入成都的道路有2条:一条是剑阁道——从汉中往西南行,顺嘉陵江至广元,经剑门关至成都;另一条是米仓道——从汉中向南翻越米仓山至绵阳、成都。
金牛道的主道一般是经褒斜道至汉中,从汉中经剑阁道至成都,这也就是李白口中所说的“鸟道”。剑门栈道架设在险峻的剑山上,全长15公里,在诸葛亮出伐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宋时期剑阁栈道依然兴盛,唐朝时期的刘禹锡、石文颖曾开凿散关至剑门关的驿路。唐宋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剑阁栈道的描写。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宋代司马光在《送张兵部知遂州》中留下了千古名句:“剑岭横天古栈危,相如重驾传车归。”明朝时期过剑门仍然是设栈道而过,明末战乱,四川陷入灾乱,剑门栈道被毁弃。
如今的剑门栈道虽然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但是作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剑阁道是四川地区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山险、奇松是其特色,也是全国最长且唯一的带形、山岳形风景名胜区。除了自然景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物遗迹,栈道是其一,还有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千古名篇。如李白的《蜀道难》、陆游的《剑南诗稿》等等。千佛崖摩崖造像、邓艾墓、姜维城等古迹都落于此处,是四川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剑门关风景区
三、大宁河栈道
大宁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巫溪、巫山的崇山峻岭,在巫山龙门峡口注入长江,每年吸引着数万游客的大宁河栈道即沿着大宁河修筑在崖壁上。
大宁河栈道以大宁盐场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自大宁盐场起,至龙门峡口。据《巫山县志》记载,自龙门峡起,沿着大宁河西岸绝壁北上,全长约130公里,有均匀排列的石方孔,至大宁盐场共有6888 个。据考证,这一些石孔方约0.2米,深约0.5米,孔距在1.46~2.18米之间。部分峭壁危岩地段,有上下两排石孔,两排孔眼交错成“品”字形,与行人所走的栈道有显著的不同。[2]因此,这一段栈道应为引盐之路。
清光绪《巫山县志·古迹》记载:“石孔,沿宁河山峡俱有。唐刘晏所凿,以引盐泉。”对于栈道的修筑时间,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作为引盐之路是学界所共识的。巫山并没有盐泉,所以古代人用竹笕运用自然落差将下游宝源山的天然盐泉引自巫山煮盐。
大宁河栈道栈孔
大宁河栈道的北段自大宁盐场起,沿西溪河、东溪河至湖北竹溪县、陕西镇平县一带,全长数百公里,是通往湖北、陕西一带的人工运盐栈道网络。据严如煜编纂的《三省边防备览·山货》记载:“房竹兴归,山内重岗迭岭,官盐运行不至,山民之肩挑背负,赴厂买盐者,冬春之间日常数千人。”这条栈道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在用。
大宁河栈道的主要功用在于运盐,但是它有时候也用于军事,宋太祖平蜀地时即用过此栈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宁河栈道是建国之后复建的一段,当我们乘船行于小三峡风景区时可以看到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数千孔洞。这些空洞不仅仅是运盐之路,更是中原地区与巴蜀地区相互交流的印证。
注释:
[1]参见王泽妍:《古代栈道》,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第59页。
[2]参见汤绪泽:《大宁河古栈道新考》,《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古董)
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