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地都有这样那样的年俗,正是它们组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年味。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也算为过年热个身。

一、围歼年猪

这是年度大事。猪等着挨这一刀,人也指着它吃肉。

腊月里,家家户户请杀猪匠,帮自家的猪“托生”。

那段时间,杀猪匠忙到手抽筋,猪们排队等挨刀,一个个等得不耐烦。

事成,必吃杀猪菜,此举可谓“品肉会”,类似有些地方搞的“品酒会”“品茶会”。

杀头年猪好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杀头年猪好过年

主家会给杀猪匠送几盒烟,或送件把猪下水,以谢屠宰之劳。

主妇早已摆好家伙什,准备展开腌肉、灌香肠、炼猪油等后续工作。

而小孩的兴趣除了吃肉,还有猪尿泡,把它吹成气球,一件高档玩具就到手了。

现在很多人家已不养猪,直接到街上买肉,省事省心。

就是养了猪也不能自行处置,必须到指定屠宰点挨刀,这才算“合法归西”。

而民间杀猪匠几近绝迹,小孩也不玩猪尿泡,玩各种电游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肠随风舞翩跹

二、烹炸年货

除夕前几天,是炸年货的高峰期。

炸麻花、饺花子、薯条、苕皮子、“荷叶皮子”、兰花豌豆、豌豆丸子、面裹鱼块,还有做米子糖,炒花生,打糍粑,磨豆腐 ……

这些都是大人们的拿手好戏。小孩们也不贪玩了,干活的热情高涨,似乎从没这么勤快过,其实也就是帮大人打打下手。

玄机在于,守着灶屋,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放开嘴巴随时尝鲜。

如今,有的人家还在坚持炸年货,有的嫌麻烦不自己做了,能买则买,省下的时间,能多打几圈麻将。

至于那些做法手艺,在年轻人那里已基本失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炸货飘香年味来

三、火塘取暖

过去没有空调暖气,过冬都是烧火塘。一棵树蔸,或几根硬柴,或一盆锯末,帮人们驱走寒冷。

过年时,大家围塘而坐,边烤火,边吃茶食,边东拉西扯。

火塘里可以埋红薯、土豆、苞谷棒子,纯天然烧烤。

旁边有猫狗趴着烤火,或转来转去,分享过年喜气。

现在哪还能看到火塘!都是暖气、空调,起码也是电暖器。

由此而来,围塘烤火的乐趣也成为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塘烤火过大年

四、地铺过夜

过去房子小,过年人多,床不够睡,只有打地铺。

铺上稻草、棉絮,就是又软乎乎又暖和的床。

小孩最喜欢睡地铺,新鲜,好玩,你让他睡床他还不高兴呢。

一帮孩子挤成一窝,你呵我痒痒,我挠你脚板,你讲个笑话,我出个谜语,嘻嘻哈哈一夜就过去了。

现在基本没这种机会,房子大了,单间标间任你选,横着睡竖着睡都由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铺赛过席梦思

五、饭前敬祖

过年吃饭,头一件事,在先人遗像前烧一叠纸,摆上饭菜,洒杯酒,说谁谁谁都在,谁谁谁都回来了,请先人一起过年。

并非搞mi xin,是寄托思念。

现在家中有老人的,可能还会走这个程序,没有的,可能就省略了。

特别是年轻人,对烧纸焚香、作揖磕头这一套,已不太感冒。

饭前敬祖齐团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前敬祖齐团圆

六、拜祖上灯

除夕晚上,到故去先人的栖息地点灯,让先人也过个亮堂堂的年。

一般点蜡烛,用树枝或竹棍包上塑料纸,围个灯罩,以免被风吹灭。

事先会把草铲一铲,添添土,再放炮,也摆上饭菜,说上几句话,“过年了儿孙们都想您!” “年夜饭备好了您吃好喝好!” “您在那边多保重,有空再来看您!”

这事在家还好办,有些人举家长年在外,不回去过年,或因故回不去,先人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

当然,讲究的也可以在街头路边祭拜一番,看当地允不允许,有的城管抓得比较严,就不一定能这样干了。

除夕上灯照先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夕上灯照先人

七、磕头拜老

小孩给隔辈老人拜年,要磕头,说些“健康长寿”之类的话。

磕得越响,心越诚,老人越高兴。

然后老人给压岁钱,都是提前攒好的新票子。

现在基本不兴磕头了,换成了躹躬,或更简单的注目礼。

当然,省步骤的是小孩,老人给压岁钱可没省,不仅没省,还逐年上涨,毕竟物价也日新月异嘛。

磕头作揖拜长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磕头作揖拜长辈

八、走亲串友

至亲之间必上门拜年,即便大雪纷飞、交通困难也阻挡不了。

路远的,怎么也得住个一天两天,去了就回是失礼的。

其他沾亲带故的,也会相互走动走动,围炉聊家常,把酒话桑麻。

这期间,一天吃五六顿,乃至七八顿都很正常。重点不在于吃,在“走”,在“拜”,在“唠嗑”。

而且是真的“走亲戚”,而不是“走形式”。

提篮拎袋走亲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篮拎袋走亲戚

现在,“走亲戚”有点像“送快递”,人到礼到好像就行了,不作更多逗留,人们也习惯了这种节奏。

还有人连“走形式” “送快递”也觉得繁琐,代以“微信拜年” “短信拜年”。

现代化手段好使,一键发送,省了不少事。

对此,人们也各有看法,有人吐槽“都是群发的”,一模一样;有人则认为,甭管群发不群发,能想到把你勾上,那也是用了心的。

摩托开路跑得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托开路跑得快

九、民间娱乐

这里头名堂就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计有:舞狮、舞龙、踩高跷、划彩莲船、打莲花落、唱渔鼓、唱三棒鼓,等等。

一方面搞气氛,大家乐呵乐呵;另一方面搞气氛的也増加收入,到谁家了都有所表示,烟啊,糖啊,红包啊,不会让他空手走。

大户人家还有大奖,给得你心跳,看你敢不敢接。

过去,我们村就有人搞这些娱乐项目,正月出门跑一圈,进账可能比他种一年地还强。

舞狮舞龙搞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狮舞龙搞气氛

现在有的地方还会集中耍社火,但走村串乡、进门入户地玩已很少见了。

别说条件好不差钱的,差钱的也顾及面子,不出去挣这个外快。

更主要的是,很多人已不会玩这些,也不想去学这些“艺术”。会玩的年纪又大了,老胳膊老腿玩不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趣横生三棒鼓

前面说了,今儿个只是举举例,应该远不止这些。有的庸风陋俗,应该丟,但有些好的,丢弃了就很可惜。

各位朋友,你们那儿过年咋过的,有什么习俗和有趣的事呢?

( 图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