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过年了,第一批回村过年的人已经开始赶起了大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前,位于石家庄元氏的南佐大集火爆异常,这个号称“太行第一集”的南佐大集,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目前,这里已发展成为一个农历逢一逢六的大型山货交易集市。商贩的摊位超过了1800个,春节前这几天每次集市的客流达到了两三万,据说没有人能空着手从南佐大集离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赶集的人多,是因为这货品齐全,有花椒、辣椒、红薯、玉米面、粉条、核桃等农家土产,有柿饼、核桃、红枣、年糕、猪肉、熟食等山货年货,也有大葱、白菜、洋姜、草莓等蔬菜水果,还有手工粉条、挂面、酸枣面等地方特产,甚至还能看到荆条编的背篓、手工做的布鞋、现场制作的擀面杖等……品种繁多的原生态乡村特产,让人目不暇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赶集的人虽然买走的只是一些农产品或是年货,但是赶的依然是兴致满满,大集上的摊主不断地吆喝着,也是兴致勃勃。在这个电商这么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赶集竟也能成为一种潮流?因为赶集并不仅仅是为了买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赶集赶的是人味。虽然在集上的所有东西在网上都能买到,甚至还能有天南海北更多选择,但是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听不到大大小小的吆喝,就觉得少了点人味。而置身于热闹的街市,或许才更能体会生活的方向,不正是为了这人间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赶集赶的是家味。“嗞嗞嗞”,炸糕下了油锅;“哗啦啦”,糖炒栗子开始翻滚;“呼呼呼”桌边的食客吹着热汤。吃到的不仅仅是小吃,更多的是回乡的人们品的小时候的记忆,往来的亲朋尝到的不一样的特色。置身于充满各种香气的街市,或许才更能体会生活的方向,不正是为了这人间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赶集赶的是年味。回家的人们也好,南来北往的游客也好,平时工作、学习非常忙,或许买东西都是在网上。而赶上过年,年夜饭需要准备各类食材,吃完饭贴春联则需要准备窗花、春联,过年放炮、拜年、祭祀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所需,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回到家乡赶大集的美好,是现代年轻人在大都市感受不到的;回到村里赶集的阵仗,是现代年轻人在网上购物体会不到的。回家赶大集,赶得不是集市,买得不是东西,而是即将过年的兴奋,是对来年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置身于堆满各种年货的集市,感受收获满满的幸福,体验温暖温馨的人间烟火,或许才是年轻人热衷于赶集的真正原因吧。因为我们热爱生活,不就是为了能看尽和感受这人间的热闹与繁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