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听三哥说”关注我吧~

年前最后一次更新,说说这两天楼市白名单的事。

1

从1月下旬开始,全国各地就像商量好似的陆续开始发布地产项目的“白名单”。

所谓白名单,就是一个类似于融资筛选表的东西,哪个暴雷或者有债务违约风险的房企项目上了这个名单,哪个项目就有优先获得融资的“插队权”。

这玩意不新鲜,去年5月份的时候就搞过,当时白名单政策刚出台的时候,楼市一片欢呼雀跃,被债务紧逼的房企一致认为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高光时刻。

脏了一年多的债务屁股,终于等来人送纸擦了。

后续的事实证明,金融机构的确是送“纸”来了,但并是所有房企的屁股都能得到照顾,那些能进白名单的房企,都是少数的所谓的优质房企。

负债轻,无违约,资金足,只有这些财务健康的房企才有资格进入白名单拿到融资,而那些出险房企,那些资金链紧绷,债务在违约的边缘疯狂试探的房企,反而是和白名单基本无缘。

好不容易盼来的卫生纸,却给了屁股最干净的那群房企。

资源的错位,只会让市场的情况继续恶化,这种救市政策上“偏袒”导致了最该用钱的房企一分钱也拿不到,于是暴雷毫无悬念的继续。

好在我们的救市政策还算与时俱进,在眼看着白名单没能力挽狂澜之后,很快2.0升级版就出现了。

名字还是一样但内容却已经不同,1月下旬的这个升级版的白名单,虽然依然执行着给房企债务擦屁股的功能,但范围却做了大幅度缩减。

老版白名单,是给房企融资解决债务问题,而新版白名单是给项目融资解决烂尾隐患。

从救房企到救项目,说好听点叫做精准救助,说难听点就是认清现实。

之前央行三番五次喊下面的商业银行给房企融资,每次都是雷声巨大雨点巨小,原因不复杂,就是两个字。

担责。

上面有上面的要求,下面有下面的担忧,上面只管喊着让下面救房企一把,而下面想的是我给了房企的钱,是不是会成了一去不回的肉包子。

钱借给那些出险房企后要不回来怎么办?房企的债务需要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所以只要不把责任承担的事情不说清楚,下面的银行就只能磨洋工。

事实证明下面银行的担忧并没有错,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商品房销售额11.7万亿,同比去年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

断崖式的下跌,2021年的时候商品房的销售额还在18万亿,两年时间7万亿的销售额就这么无影无踪了。

7万亿的销售额消失,还有2024年即将到来的房企偿债高峰,这就好像一个人年收入被猛砍掉6成,然后在来年还有大量到期债务的情况下,还问你开口借钱一样。

银行,能给借钱才怪了。

但就这么僵着也不行,房地产这玩意一时半会还是离不开,虽然未来是标准的存量市场,但一年10万亿的销售额还是能做出来的,而这背后还牵扯着地方财政离不开卖地钱。

2023年地方仅再融资债券,也就是所谓的借新还旧债券就发行了4.68万亿,同比大幅上涨了79%,再加上从2022年就已经突破的每年一万亿的债务利息,地方的真就缺不了土地财政“这一口”。

所以楼市还是得救,怎么办?缩量吧。

2

虽然房企的债务黑洞填不满,但不让具体项目烂尾还是没太大问题,于是上面让步下面配合,新版白名单就这么出炉了。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说,新的白名单是认清现实后的退一步选择。

出政策的和执行政策的上下两边都清楚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房企的债务黑洞扔进去再多怕是连个响都听不到。

民企龙头的龙湖前几天早早的放出消息,已经准备好了3月境内债到期的偿还资金,为的就是给市场资方秀秀肌肉,彰显一下自己的偿债能力,好提前杜绝可能出现的断贷隐患。

已经出险的碧桂园1月份就在忙着卖资产,酒店、文旅、写字楼,能卖的都卖,就是为了回笼点资金准备迎接下一个偿债高峰,不至于把窟窿漏的更大。

除了那些“养尊处优”的绝大部分国资房企之外,其余的大多数房企可以说都在为接下来的偿债和融资而拼命挣扎。

银行,实在不太敢借。

所以既然这样,干脆房企的屁股先不擦,只保证项目不烂尾就成。

单纯的房企债务违约,个体的感知其实并不强,只要让在建的项目能顺利交付,让个体掏干净6个钱包和未来20年收入换取的水泥壳子能按时交到手里,市场的信心就多少还能稳住点。

而信心这东西又直接关乎到2024年还有多少人愿意进场博一把的关键。

所以“抓小放大”花小钱办大事,救项目放房企成了上下难得的共识,至于房企怎么融资自救,那就是另外一个口子,经营性贷款那边的事了。

根据最新的统计,白名单第一批项目中有84%为民营房企和混合制房企,这也从侧面证明,国资房企们资金链依然稳健,而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国资房企销售遥遥领先的关键。

不怕烂尾,成了最好的促销手段。

目前的情况是重庆、成都、哈尔滨、青岛、云南、西安、湖北、天津、大连、长春等11个省市一共3200多个项目已经划入白名单内,超过3700亿的资金需求正在嗷嗷待哺。

那些体量大债务重的民营房企们,诸如融创、碧桂园、奥园、世茂等等出险房企的部分项目目前已经是白名单上的重点关注对象。

以买房形式为这几个房企“背债”的小伙伴们可以先小松一口气了。

不过吃奶也得解开怀,房企的项目进了白名单也不是马上就能得到资金,进名单只是过了“海选”这一关。

接下来的面试,房企有没有好资产和是否销售正在回暖,才是决定银行能否给钱的关键。

3

不管怎么说,对于已经深陷烂尾的个体来说,这次的新政怎么看都是个好事,起码交房子这事有盼头了。

至于未来楼市会怎么样,总体来看不会有大变化,去库存的同时减销量,楼市总量收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商品房待售面积6.73亿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1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2.2%。

上次把库存压到这么高的时候还是2015年,15年末全国待售面积7.19亿平米。

但今时不同往日,2015年全国城镇化56%,而2023年城镇化率已经到了66.1%;15年人口出生1655万人,去年只有902万。

再算上已经没有条件再来一次的全国范围内的棚改货币化安置,还有高血压一样的居民部门杠杆率,8年时间楼市转了一圈,又回到了15年的窘境。

不同的是,当下已经没有当年“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能把库存清的那么快那么彻底了。

人口出生率,个体负债上限,养老这边的社保压力再一上来,能分给楼市的票子,实在不多。

楼市去化的考验,接下来才刚刚开始。

就这样。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