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站稻“香、黏、弹、筋、甜”,冷饭不回生;沙窝萝卜脆嫩,口感爽口,汁多而味甜;七里海河蟹体形匀称,蟹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

或许这个龙年春节,上面这些天津人民耳熟能详的农产品正出现在您的新春饭桌上。您可曾知道,这些农产品如今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津农精品”。

过去一年,天津“津农精品”增加到225个,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这些呈现在市民面前的美食,它们是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到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的?这个春节,我们带您走近那些“津农精品”的故事。

“现拔现卖”的沙窝萝卜——

利用优势,做出特色

“来看一看沙窝萝卜啦,刚从地里拔下来的,现拔现卖!”冬日的辛口镇,大、小沙沃村之间的青沙路上,叫卖声此起彼伏。

龙年新年前后,西青区辛口镇大沙沃村正值收货、售卖萝卜的关键时期,进村的公路两侧站满了摆摊卖萝卜的村民。大沙沃村是天津“明星”农产品沙窝萝卜的主要产地之一,趁着春节来临前人力、物流尚属充沛的机会,村民们正紧锣密鼓地卖好萝卜、过个好年。

“去年秋冬两季,天津经历了几次较大温差的天气,这让沙窝萝卜更容易积累糖分,味道变得更好,价格也比去年好很多。”大沙沃村村民刘春鑫是村里的萝卜种植大户,经营着23个温室大棚。每年进入腊月后最忙碌时,他这一户一天能发出七八十件沙窝萝卜的快递。

在大、小沙沃村,大棚萝卜种植是冬天的支柱产业,每年8月下旬开始播种,至次年2月前后萝卜基本收货和售卖完成,几个月的时间里,村民需要全身心“扑”在萝卜上,到了收获、装箱、发货的繁忙阶段,还需要雇短工帮忙。

春节前夕,农户在大棚里为沙窝萝卜装箱

虽然辛苦,但村民说起沙窝萝卜时,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沙窝萝卜”四个字在天津的名气,让村民觉得与有荣焉。有时,这些沙窝萝卜种植区还会成为天津一些学校的研学基地,学生们来到田间地头采摘,近距离感受农业劳作的乐趣。

学生们在大沙沃村进行研学活动

大沙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强表示,种植沙窝萝卜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村民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和成熟的栽种技术,也反过来维系了沙窝萝卜的良好口碑。

“如今,全国种植萝卜的地区不少,但我们这些生产沙窝萝卜的传统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宜萝卜生长的优势,因而能形成特色,种出来的萝卜才广受欢迎。”刘强说道,“具体来说,一是上砂下黏的土质,二是紧邻运河所能获得的运河水源,三是村民积累下来的丰富栽种经验。”

在天津市225个“津农精品”中,“萝卜”这个大类占据了8项,如何避免产品同质化,是天津发展“津农精品”所要关注的关键之一。

农户在采摘沙窝萝卜

在刘强看来,正是各产地所具备的不同特色,造就了“津农精品”各自的生存之道。“我们村两委也去其他发展精品农业的村镇考察过,发现那些做得好的地方,往往具备很强的特色。或是栽种环境有优势,或是品牌宣传、销售模式上有长处。对沙窝萝卜这个品牌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鼓励村民拥抱新事物、不断抓住发展特色。”

对大沙沃村来说,最近几年的“新事物”,就是带货直播。刘强介绍,最近几年,村民在田间地头架起自拍杆开起直播,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销售模式。

“村民在直播间展示地里的新鲜萝卜,一有人下单,就立马拔萝卜现场装箱,短时间内就能发货。这种新颖的模式招徕了很多感兴趣的顾客。我想,沙窝萝卜的发展道路是一个缩影。这种拓宽销售模式的努力,也会是‘津农精品’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刘强说道。

令人“食指大动”的七里海河蟹——

重视科研创新,不断培育更适应市场的好品种

如果您是天津或北京、河北的居民,很可能听说过“七里海河蟹”这个名号,品尝过这种河蟹的美味。在宁河区七里海,同样属“津农精品”之列的七里海河蟹,如今正走着一条技术推动产品更新的道路。

龙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七里海镇的天津市宁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这里是宁河区多个“津农精品”的产销单位,特别是对七里海河蟹、宁河原种猪和宁河津沽大米等品牌有着全链条式的管理。如今,这里正对七里海河蟹新品种进行选育,力争培育出更优质的品种。

七里海河蟹

“七里海河蟹在京津冀地区有着不错的名气口碑,也早就入选了‘津农精品’,应该说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的发展会停滞不前,相反,我们认为只有质量不断迭代,变得越来越适应市场,它才称得上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天津市宁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景说。

杨丽景介绍,在过去,七里海的河蟹养殖未形成较大规模,产品质量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销售上也较为“单打独斗”,多以农户在街边零星摆摊为主。“如何把七里海河蟹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响?”——自2020年宁河区批复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这成了当地从业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农产品想要真正做强,核心归根结底还是质量,要提升质量,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研发。对七里海河蟹,我们在维持产销的同时,很重视抓好育种工作,重视科研创新对育种的作用。如今,七里海河蟹的新品种已培养到了第12代,预计1—2年内就会具备成熟新品种的申报条件。”杨丽景说道。

培育新品种的工作是优中选优,需要一代代积累数据,并不断投入新的育种中,其间没有太多捷径可走。育种工作者经年累月的努力下,通过不断的“选育—养殖—收获—再精养”的过程,品种迭代在不断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有些七里海河蟹存在发黑、品相不好等问题,我们就努力培养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漂亮好蟹;以前河蟹不耐高温,我们就努力选育耐高温品种,一切品质的提升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杨丽景介绍,“为此,我们和七里海当地的养殖大户合作,并和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有专家专门负责选育工作。七里海当地的农户也很高兴看到本地种业在做育种工作,对当前的合作很欢迎。”

去年,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3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名单中,全国共有109个申报主体符合创建标准,其中天津市共有2家水产养殖企业成功入选,天津市宁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天津宁河七里海河蟹产业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如今,宁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不仅以零售形式将七里海河蟹推广到消费者的餐桌上,还与企业、餐厅合作,提供河蟹原料,供商家做成蟹面等菜品,预计2024年的销售量会进一步提升。

“未来,七里海河蟹这个品牌有着明晰的发展方向。在产品标准化、育种创新上,我们将不断发力,从而不辜负‘津农精品’这个品牌的含金量。”杨丽景说道。

天津食品集团:

从田间到餐桌,不断擦亮“津农精品”金字招牌

2024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津农精品”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在“津农精品”发展过程中,国有农业企业是“津农精品”销售额攀升的重要渠道。春节前夕,天津食品集团总经理助理戈立新向记者介绍了该企业助力“津农精品”发展的情况。

“目前,‘津农精品’在天津食品集团的在售品牌共有12个,分别是利达、迎宾、王朝、红光、塞坝鲜、海河、望月、山海关、桂顺斋、家爱格、利民、祥德斋。作为一家国有农业企业,天津食品集团正全力推动‘津农精品’的销售和天津精品农业建设。”戈立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食品集团工作人员展示小站稻产品

在天津食品集团位于西青区中北镇的销售门店“天食汇”,记者看到了“津农精品”的陈列展示和售卖柜台,各色包装的小站稻、利达小麦粉、天津海河乳品、桂顺斋食品、迎宾冷鲜肉等“津农精品”所属产品位列其间,不时有附近居民来购买米面粮油等产品。

“这里既是我们的销售门店,又是我们在售‘津农精品’的展示平台,是向合作企业展示‘津农精品’的一个场所。过去几年,我们的‘to B’,也就是面向企业的大渠道合作很多,‘津农精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了大量销售,越来越打响知名度,也日益受到市场认可。去年,我们的利达日思小站稻销量达到了7000吨。”戈立新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食品集团销售的小站稻产品

近年来,天津推进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天津“十项行动”之一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更明确提出要“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天津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方案》指出,要全面布局种业振兴、“土特产”培优、乡村旅游提级、乡村发展提升和“津农精品”流通等五大版块,做精做优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

对天津发展“津农精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戈立新看得很清楚:“相比于那些农业大省,天津的耕地面积较小,发展以‘量’取胜的农业没有优势,因此只能走‘精’的路子。同时,天津农业技术水平高、农产品市场完善、物流条件充足,我们具备发展精品农业的许多条件,这个‘精’的路子能够走好。”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擦亮‘津农精品’这块金字招牌,做好产品质量把关。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议价能力,让农民更有动力去生产这些天津的特色品牌农产品,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农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戈立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