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庭,家庭不同的职业,过年的方式不一样,促使人们对过年的认知和定义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是作为春节期间相关的产业链,或许过春节更多的是在工作,比如菜市场的摊主,过年期间每家每户依旧需要买菜,特别是一些新鲜的水产品和蔬菜;比如卖年货的商家,对联、门神、福、中堂画等等,他们过年期间的主营业务,就是售卖跟过年相关的产品;比如餐馆,承载着一部分家庭年夜饭的诉求和需求。

过年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过春节,特别是过年过节经济产业链相关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对春节的定义和理解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春节经济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而言,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从而达成养家糊口的目的,就是对过春节最好的尊重,毕竟春节是传统的佳节,很多人愿意为我国最传统的习俗买单。

对于非春节经济相关产业链的从业人员而言,还有一部分人必须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做得城市运转最基础的工作,比如公交车司机、地铁运行的司机,城市的环卫工人等等,他们的格尽职守为城市的运转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他们虽然不是春节经济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但是他们是城市最基础服务的底层劳动者,我们已经为这样一群人致敬。

更多的人该如何过好这个春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曾经经济景气的时候,一部分家庭是通过旅游来过春节,一部分家庭旅游选择去云南、海南等边陲地带,观赏这些地区的风貌和风土人情,还有一部分选择海外游,去东南亚、以及东亚去旅游,毕竟这些国家离中国没有多远,而且华人多的地方,同样也过中国的春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家庭主要是经济条件尚可,或者家里有闲钱旅游,一方面,做生意的家庭,一年到头难得有休息的时间,通过旅游可以见见世面,让老人和小孩感受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特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一部分工薪阶层,一年到头时间最充裕的就是春节,春节去旅游,相对人没有国庆和五一那么多,体验感更好,特别是一家人通过旅游的方式过春节,显得特别标新立异,不落俗套,不讲究传统的文化习俗。

过年最原始传统的习俗,还是走亲戚,初一过年走父系的亲戚,初二走母系的亲戚,初三走妻系的亲戚,除夕跟父母一起过春节,除夕到初三是一年中走亲戚最重要的时间段,当然不同的地区走亲戚的时间点不一样,说辞也不一样。

当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爱走亲戚,由于城市化进程,很多年轻人基本都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距离老家的亲戚渐行渐远,由于世俗化功利化,导致现在的很多亲戚并不亲,走亲戚带来攀比的风潮,更带来混得好的容易被对方借钱的风险,混得差容易被对方看不起的弊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年期间,生活在城市,可以选择去公园散步遛娃,可以去逛灯会凑热闹,也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目前万众期待的2024春节档票房之争已拉开帷幕,《第二十条》《热辣滚烫》《红毯先生》《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我们一起摇太阳》等影片均已定档2024年大年初一(2月10日)上映,喜剧电影成市场绝对主力。

目前,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好评如潮,贾玲导演的《热辣滚烫》话题性十足,贾玲减重100斤,成为大年初一的热搜榜首位,很多网友表示冲着减重100斤,都会支持贾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过年打麻将打扑克,跟三五友人通过这样的娱乐方式解压,还有一部分人跟朋友出去吃宵夜喝酒唠嗑,增进感情,毕竟有些朋友一年难得见一回,见上了就会更加珍惜。

还有一部分或许会选择家里蹲,在家打游戏,在家通过电视机、电脑或者手机看电影,追剧,看小说,刷新闻,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过年的氛围感和气氛比往年似乎更是降低了一些,年味慢慢消失不见,过年的仪式感逐步被瓦解,过年期间繁琐的走亲戚,成为诸多年轻人的共恶,而过年的这些娱乐活动,跟平时周末的娱乐活动又相差无几,曾经过年的新奇感和新鲜感似乎不见了,过年的习俗和规矩反而从侧面制约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对于文化断档的春节期间,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选择过春节的,欢迎评论区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