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登上世界顶级医学期刊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据了解,《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CTS-AMI随机临床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的子课题之一,在中国124个临床中心纳入3797例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成人患者,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30天及1年临床预后,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研究结果刊登在影响因子高达120.7分的世界级医学顶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郭洪峰教授

该研究参与者之一、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郭洪峰教授对此项研究成果及意义感触颇深:“这是我国首个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的中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成果,通过此研究发现通心络在心肌梗死的心肌保护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在指南推荐的治疗基础上,通心络进一步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带来了临床获益,且不增加不良事件风险,这将为临床运用通心络改善心肌无复流提供充分的循证支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指导,研究结果对临床意义重大,是中医药临床研究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郭洪峰教授表示,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参与CTS-AMI研究的主要医院之一,他倍感荣幸。为推动CTS-AMI研究的科研工作,医院领导及科教组织特地成立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小组成员们秉持认真、专业的态度,精心筛选符合临床研究条件的患者,规律用药,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随访。即便在疫情期间,科研成员也严格遵守试验流程,最终顺利完成实验。

郭洪峰教授特别分享道,在参与CTS-AMI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典型病例,充分展示了通心络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其中,一例62岁男性患者,因“胸痛、胸闷6小时”就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前侧壁)、心功能Ⅰ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到院40分钟时接受冠脉造影术(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研究组成员判断本例患者符合CTS-AMI研究入选标准,与患者沟通并取得知情同意后按研究流程予以检查,并随机入组至通心络治疗组(揭盲后知晓),在指南指导下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通心络,并随访12个月。经严格的药物试验流程后,此例患者不仅成功控制了病情,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亦获得显著改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

郭洪峰教授表示,“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我们发现通心络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心梗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这更加坚定了临床使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的信心。”

“在参研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该项研究从设计、执行到揭盲的严谨与科学。”郭洪峰教授感叹道,“中国通心络治疗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对医院科研发展和药物临床应用意义重大,其为中西医结合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示范,更是为再灌注治疗国际难题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