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多次提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到底什么叫健康发展?

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

商品房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由市场自行调节,政府尽量少干预,就是健康的。

政府再怎么控制商品房房价也解决不了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的问题。

西城区豪宅中海凯旋动辄5000万一套,就算政府“调控”到2000万一套,和低收入人群有关系吗?

何况这么打压商品房价格,让百姓资产缩水,有任何人真正受益吗?(请阅读北京楼市政策反思,一味打压房价得不偿失此处不赘述)

就如同小客车一样,低收入者不要说豪车,就连中档轿车也买不起。可政府不但没有打压中高档轿车的价格,相反还要对进口轿车征收高额关税,使买不起的人更买不起(老胡知道是为了保护民族汽车工业,这是另一个话题,但事实上就是穷人更买不起)因为政府知道:一来反正你也买不起,二来你也没必要买进口车。

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由保障性住房,比如廉租房、平房改造以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来解决。

老胡曾经去“燕保北焦家园”考察过,保障性住房定位非常准确:面积小而够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老胡之所以强调“真正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就是因为老胡亲眼见识过200平米4房2厅2卫外加保姆间的“经济适用房”,这纯粹是利用惠“民”政策给老爷们发福利。政府要是能把这种为老爷们谋福利的一半智慧用在正道上,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早就实现健康发展了。

薛兆丰曾经建议保障性住房不得配备独立卫生间,引来一片骂声。这个尺度老胡认为的确是过分了,但他的思想非常值得深思。保障性住房必须设置一些标准,使它成为彻头彻尾的保障房,说直白一点,让穷人够住,让老爷们看不上。老爷们看不上就不惦记,惦记上了就麻烦。

前面提到的小客车市场就是商品房市场,在这个市场里QQ卖5万一辆也别嫌便宜,宾利卖800万一辆也别嫌贵,谁愿意买什么车就买什么车,有多大本事办多大事儿,政府踏踏实实收税就好,用不着管价格的事。

公共交通系统就是保障房市场,由政府控制价格也好,或者发放补贴也罢,保证价格低廉,让买不起车的穷人也能正常外出。

政府如果打着“保证低收入人群正常出行”的旗号对私家车价格进行打击,就是愚蠢透顶。然而北京现行的房地产政策正是如此。一味打击商品房价格,其结果除了让买不起房的人看中产阶级和有钱人的笑话以外,老胡找不到任何其他意义。这些买不起房的人除了得到心理满足以外,也没得到任何实惠,依然在平房里憋屈地住着。

学习广州市经验,放开商品房市场,让商品房市场活跃起来,让百姓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政府也能获得可观的交易税收,皆大欢喜;同时科学建设保障房体系,改善低收入者居住质量,才能实现共赢。

广州能做到,北京何时才能做到呢?

北国春迟,希望北京房地产的春天不要来得太晚。

欢迎关注公主号 胡说房市, 高屋建瓴解答房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