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针对中国影视现状写了篇《今天的影视剧感觉烂透了》,结果遇到了各种喷。
也因为列举了《热辣滚烫》,有人喷我说:没想到吧,索尼都购买人家全球发行权了。
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的事,《热辣滚烫》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
关键是这翻拍,连剧情、基调、人物、包括一些场景细节都如出一辙。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电影不是借鉴,几乎照抄,而且照抄的很是小成本制作。
如此照抄的行为,肯定不会是单方面的抄袭行为。
也就是说,这翻拍的《热辣滚烫》和日本的《百元之恋》肯定是达成了某种版权合作关系。
如此说来,小成本复制粘贴一部日本的作业,大成本营销一波中国人的脑洞,最后再零成本洗劫一波中国的票房。
这算盘,不得不说,他们真是一群做生意的料。
重点来了,索尼适时的站出来了,他们高调宣布购买了《热辣滚烫》全球发行权。
这额~~似乎好像哪里有一点点不对。
我们假设,比如贾玲不是搞创作的导演,而只是个精明的商人。
她从日本人手里买来电影版权,通过小成本翻拍和大成本营销的手段,掳一波中国人的钞票,再卖回给日本。
这说明贾玲虽然不是一个好导演,但她至少还是一个优秀的商人,我们给她点赞。
不过从营销的槽点和针对中国人性的拿捏来看,一个贾玲似乎又显得单薄了点。
贾玲和一众出品方的背后,有没有日本的影子?如果有,这里面日本又可能扮演了什么角色,贾玲和他们的合作到底是什么模式?
电影《热辣滚烫》源自日本又回到日本,说明了什么?
我们再从日本的角度来换个方向假设一下。
怎么把文化输出到中国?而且这文化还得是输出的不留痕迹,显得正能量满满,既能让中国人感动和欢愉,压低他们对国产影视欣赏的认知层次,还能大肆的掳走一波中国人的钞票。
看历史我们总觉得何其的相似,日本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中国人合作,然后划定利益,圈定作品,送出版权,助力营销,赚足钞票,再借势高调购回,拔高片子的地位高度,压低影响一下中国文化的产业层次。
完美!如此想来,整个过程就有点细思极恐了,难不成这是一起内外勾连的输出套路?既进一步娱乐至死了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压低了产业认知水平,又狠赚了一笔中国人的钞票,最后转一圈版权还回到日本?
有人可能要说了,既然你说《热辣滚烫》不好,那索尼又不是傻瓜,他为什么要买?
这问题你得站在日本人的心机来看,真正中国人原创的好片子,日本人会买吗?
索尼当然不是傻瓜,他很懂障眼法,也很懂你。
他是一直都在,还是这时候才出现,又是以哪种形式购买,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总结的说说,如果像《热辣滚烫》这样的翻拍制作都能够拔得头筹,这肯定是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甚至是中国文化思想倒退的悲哀,但这种现象又一定是日本人乐于看到的结果。
谁该忧虑?谁又在开心的得逞呢?
当然,我们不知道《热辣滚烫》和《百元之恋》的具体版权合作是怎样的模式,索尼的出现又代表着什么?所以本文仅做一番感性的探讨,希望不要果真雷同。
如忍不住想抨击,请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给予包容和正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