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动力设备是蒸汽机车。那时都是实行机车包乘制,三、四个机班或者三个半机班共同包乘一台机车,昼夜轮流工作和休息。人员充沛的机务段每个机车配备四个机班,人员紧张的呢,无疑是三个机班。而既不充沛又不紧张的,三班半的配班方式则是最合适的选择。
说到这里,很多人不禁要问:"半班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顾名思义,半就是一半的意思。在每台机车配备三个机班的基础上,再增加半个机班。也就是说,一个机班分别用一半的时间轮流交替使用两台机车。
当年蒸汽机车的煤炭消耗情况,一直是评选先进个人及集体的重要指标。节约成绩特别突出的机车司机,还能成为机务段的节煤标兵。
节约用煤所涉及的细节很多,司机的操纵技术、司炉和副司机的焚火水平、牵引列车的编组及各方面关系等。
司机结合线路纵断面的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汽门与回动机手把之间的配合,能够省煤;
司炉和副司机搞好煤炭洒水、炉床整理、发车准备以及锹法熟练撒落均匀,准确把握投炭时机,能够省煤;
在客观条件上,如果遇到上坡道少拉货物,而下坡道多拉的情况,能够省煤;
如果与燃料场上煤人员的关系密切,在上煤时,采取多上少写的办法,比如上八吨写五吨,能够省煤。
机车司机老郑在一次乘务过程中,偶然又发现了一个"偷梁换柱"的省煤办法。该机务段所运行的区段经常担当民用煤炭的运输任务,民用煤炭火焰短,发热量低,不具备工业用煤的标准,只能作为民间生火、取暖的燃料。如果能将运输物资中的民用煤炭适当偷偷地转移到机车上几吨,再利用机车入库上煤的机会,浅浅地覆盖上一层机车用煤。然后,就可以人不知鬼不觉地交班。
于是,每当遇到机会,列车在中间车站停车时。一个人站在机车次位满载煤炭的敞车上,一锹锹地将车辆里的煤炭扬上机车,而另一个人站在煤水车上传接,很快一个高高的煤堆便拔地而起。
有受益的,自然少不了倒霉的,两个受害者便不幸地出现了。第一个毋庸置疑就是货主,列车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几吨煤炭就已经不翼而飞似的消失了。
另一个呢?人们也许会想不到,接班的机车乘务员是另外遭受严重损失的人。由于民用煤炭的发热量远远达不到机车用煤的标准,导致机车锅炉供汽困难。从而影响机车牵引力不足,列车运缓、晚点等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一次、二次、三次,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老白机班竟然发生了三次列车运缓、晚点问题,一时间俨然成为了整个车间技术水平最差的焦点人物。
"又不是数九寒冬的季节,为什么别人都能烧起来汽,而你们不行?"
"就拉这么一点吨数,就给人家晚点十分钟,这车是怎么开的?"
"又是运缓,又是晚点的,真是越干越回陷了。"
然而,过去了很长时间,车间所有人包括老白机班三个人在内,都没有发现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
连续几年成为全段的节约标兵,郑大车从此开始崭露头角,并且逐渐威风凛凛。每年都能比一般的机车司机多出几十吨的节约成绩,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人们纷纷猜测他一定有很强的过人之处,一定有特别出色的机车操纵技能。
出尽了风头的老郑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机务段段长兼职秘书小孙的笔头子非常过硬。一路从行车一线走到科室管理岗位的小孙,具有很强的写作天赋。不但对单位的各种业务情况了如指掌,而且,文采飞扬、颇具妙笔生花的本领。描写、照应、铺垫、伏笔、衬托、对比、比喻、修辞、象征、烘托、细节、想象、议论、推理、升华、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各种写作手法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什么四六句、三七句、长短句、排比句、耦合句、设问句、反问句、倒装句、之乎者也……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合仄押韵、朗朗上口、幽默诙谐,并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会高潮迭起,一会风平浪静。出色的文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经常能够牢牢地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当年机务段的各类经验材料、活动安排、段领导的汇报发言稿以及出席全路和全局的劳动模范、"学习毛泽东号模范机车组"、冬运立功竞赛标兵等各类典型模范人物的事迹宣传材料,全是由他一人包办,是人们所公认的"机务段第一笔杆子"。
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小孙,撰写节煤经验材料当然不在话下。一番巧妙的构思后,什么深夜不睡觉,挤出时间刻苦钻研机车构造、锅炉热力、煤炭特点啦;什么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地摸索高手把大汽门的操纵配合啦;什么下班后不回家,积极到各个区间徒步考察相关线路情况啦;什么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司炉和副司机进行"勤小巧"的四段小摇炉啦;什么前三锹后三锹不紧不慢扣两锹的经济焚火法啦…………一气呵成、头头是道、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们听起来,仿佛顿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一炮走红后,老郑携带经验材料到处作报告,在全局范围内各个机务段巡回演讲。这样突出的人才,单位当然不能错过。先是脱产成为了机车焚火指导和操纵指导,然后又从指导司机开始,经历车队长、车间副主任,三年多的时间,一步一个台阶,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升为运用车间主任。
自从郑大主任告别了机车司机的工作岗位后,由于再也没有了民用煤炭的插曲,原来同一个机车组的司机老白也随之很快地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锅炉供汽困难、机车牵引力不足、列车运缓、晚点等问题统统一去不复返。
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继续进行下去,或许白大车永远都会稀里糊涂地蒙在鼓里,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当年白大车屡次三番丢人现眼的真正原因。
然而,很多事情的发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在郑大主任节节攀升的同时,与他同一个机班的司炉小胡同样也没有虚度年华。其中有两个目标的实现,让小胡最开心。
第一事情是,如愿以偿的提升为机车副司机,总算是在工作事业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而第二件事情则更是欣喜若狂、喜极而泣。小胡当年入路上班的第一天,在机务段大院食堂里,偶然遇到一个容貌绝佳的美女服务员。这下子可坏了,看在眼里拔不出来了,小伙子开始害上相思病啦。整天朝思暮想,想入非非,这个美女几乎占据了小胡的整个精神世界,内心所想的、头脑所思考的都是这个美女。
这个美女服务员姓白,堪称是这个机务段的"段花",人们总是习惯性地称她为小靓。其实这个称呼并不是她的小名,只是因为她非常漂亮、穿着时尚、气质高雅的原因而得名。
怎么办?全力以赴地追吧!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胡使尽浑身解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锲而不舍地苦苦追求了三年,终于赢得了美女的芳心。
两个人谈上了恋爱,可是有一天聊起未来岳父大人的工作单位时,小胡大吃一惊。世界真是太小了,原来苦苦追求多年的"段花",竟然是与自己同一个机车组的司机白大车的女儿。自己与白师傅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相互交接班,低头不见抬头见,真是鬼使神差、阴差阳错。
过了一段时间,随着恋爱的逐步深入,到了应该去拜见女方父母的时候了。小胡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一份非常珍贵的见面礼最适合送给岳父大人。
于是,在小靓家第一次做客时,小胡便面红耳赤、吞吞吐吐、一五一十地坦白了当年自己帮助郑大车一起利用民用煤炭做弊的事情。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审时度势和权衡利弊,永远都是非常重要的职场技能。既然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既然郑大车已经成为了车间的主要领导干部,并且以后极有可能还会提升为段领导。显然,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完全没有了公开和追责的必要。为此,翁婿两人悄悄商定,以后必须要守口如瓶,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永远不向任何人透露真相。
在小胡和小靓的婚礼上,作为男方的老师傅和女方父亲机车组的老同事,郑主任同时以双方宾客的身份闪亮登场。翁婿两人一左一右热情拉着主任的手侃侃而谈,共同回忆在同一个机车组里共事时的愉快时光。突然间,郑主任好像猛然想起了什么,顿时,一种难以名状的愧疚感、耻辱感和自卑感油然而生……
一天,忐忑不安、做贼心虚的郑主任悄悄地将小胡拉到自己的办公室:"当年我们在一起时的那些事情,你没有与你老丈人说过吧?""没有、没有。主任,这是我们两人最重要的军事机密,我永远也不会告诉任何人的。""再者说了,虽然他是我岳父,但是你还是我师傅呢,论关系还是咱们俩更好。""对对,是这样的道理,我百分之百地相信你。以后有好事时我一定想着你。"
于是,老郑继续在车间主任的位置上稳坐钓鱼台。小胡也在晋升为机车司机后,很快就被破格提拔为指导司机和机车队长。师徒二人继续在机务段的运用车间里,进行密切的合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