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贾诩,很多人一下子就会想到贾诩的”毒士”这个称号,这个称号从侧面说明了贾诩的不一般,历史上有称号的并能被人记住的人,都是有能耐的人。有些人可能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更别提能够获得什么称号了,所以一般有称号的人都不简单,贾诩自然也不例外。

贾诩在三国时期也算是排的上号的智囊型人物,在曹操麾下那么多智囊型人才之中,贾诩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吧!所以曹操有很多时候都愿意听听贾诩的意见,从曹操的行为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贾诩这个人物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的,要不然曹操压根不会把他当回事,更别提听他的意见了。

比起“毒士”这个称号,大叔更喜欢把他称为“一个富有智慧的投机者”。所谓富有智慧的投机者,就是他总能在混乱的局面之中,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总能做出一些于己有利的决策,无论何种形势下总能让自己安然无恙。这样子的人,大叔称之为富有智慧的投机者。

贾诩没有投到曹操帐下之前,是与张绣在一起经营事业的,他是张绣的谋主,是张绣的座上宾。他之所以跟着张绣混,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安全,才选择跟着张绣混。

贾诩的家人还在上一任东家的地盘上,想要上一任东家不伤害自己的家人,那就得有实力让对方不敢做出不利于己的行为。自己没有,那就借用别人实力为己所用,张绣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就好比围城大战,假如己方城池被围困了,这时候如果己方在城外有一支随时可以机动的部队,那么城里的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敌人是不敢破城的。对敌方而言,城外的机动部队随时都可以从背后捅自己一刀,这种威胁是巨大的。只要城外有机动兵在,敌方就不敢轻易攻城,因为腹背受敌是败亡之道。

张绣虽说是有勇无谋之人,但这个人并不愚蠢,他清楚知道自身的缺陷,所以贾诩的到来对他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有这样一个顶级智囊在身边,那得少吃多少亏啊!所以张绣对贾诩的加入是相当欢迎,对贾诩也是相当信任的。

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以后,就开始南征北战了,用天子名义征讨各路诸侯。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张绣知道自己实力不足以与曹操抗衡,就主动投降了。可是张绣投降曹操之后,随后就叛变了。原因是曹操把张绣的婶子占为己有了,张绣因此不满,曹操担心张绣不满会引发祸患,就计划除掉张绣,而后被张绣所知,于是双方就发生了互殴。

这次曹操没有讨到什么好处,反而是吃亏了,张绣与曹操之间的梁子就此算是结下了。建安三年,曹操又来征讨张绣,但是听说袁绍要偷袭许昌,然后就回师了。曹操这次征讨算是不输不赢吧!彼此都没有吃大亏。

建安四年的时候,袁绍派人拉拢张绣,想要前后夹击曹操。张绣同意了,但贾诩谢绝了袁绍,随后就给张绣分析了天下大势,说投降曹操比投降袁绍好。

贾诩说此时曹操与袁绍相比还相对弱小,急需壮大的自己实力,如果此时加入曹操阵营的话,曹操必定是心怀感激。况且曹操志向远大且胸怀宽广,必然会不计前嫌,必然能坦诚相待,而且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必然能够做大做强。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了。张绣投降之后,曹操的行为果然如贾诩所说,曹操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并且与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同时曹操也给贾诩许了官封了侯。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有想过,贾诩为何不单独去投靠曹操呢?即使单独去,曹操也很重视他的。在大叔看来,贾诩心里肯定琢磨过,自己单独去好呢?还是带着张绣这帮人一起去好呢?很显然一起更好。

带着张绣这一帮人去,意义就不一样了,自己去那叫投靠,带着一帮人去,那就带资入股。而且恰好急人所急,这资源的价值无形中就被放大好多倍了,无形中就提升了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杠杆原理。以有限的资源换取更多的价值,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是贾诩的智慧。

人世间最有用的智慧莫过于贾诩的这种智慧,善于把别人的力量化为己用,善用别人的资源来为自己创造剩余价值,善用别人的优势来成就自我。当然这种智慧要么是天生的,要么私相授受的,一般人是难以拥有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历史记载来获取智慧。

假如读史并不能丰富我们的智慧,那就把历史记录当作打发无聊时光的书籍就好了,多了解一些历史故事,总比刷抖音快手好些吧!万一哪天就顿悟了呢?正所谓读史书可以明智,读一读还是好些的,总好过因为空虚干一些无聊之事。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