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生第一次去北京,刷新了笔者目前所到达的最北距离,而上一个记录在山东枣庄,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此行时间有限,先来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共16个景点,初步了解古都文化。

天安门前看升国旗第一

天安门广场布局完美:北面是天安门、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中轴居中”;东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面则是人民大会堂,“两翼对称”。站在庄严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突然记起上小学时的一篇课文内容,“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前国旗升”,此话一直牢记心中。谁又会想到,今天能够来此现场看升国旗。

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

当天(大年初四)清早,五点半出发,路上见无数群众排长队,一起步行涌向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真切感受到什么才叫人山人海。虽然步行前往一路拥挤,但为了在天安门广场前听雄壮的国歌声,看鲜艳的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无论如何都值得。

这次虽然没能到达天安门广场的最佳升旗观看点,但至少准时来到了现场,远远望见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心情激动。

登上八达岭长城第二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话人人皆知,也是大家登长城的一大理由。有谁可知其出处?其实出自毛泽东1935年所写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后半句为“屈指行程二万”。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革命豪情。

登上八达岭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上八达岭长城

登山当日(大年初六),八达岭长城上的风特大,寒冷刺骨,留下深刻印象。因为随时拍摄风景需要,始终没把手放进自己口袋,以致冻麻了手。可以想象,古代边疆要塞,官兵驻守条件之恶劣。

为避当日人流高峰,凌晨四点半出发,六点零几分到达八达岭长城徒步登山口,六点半排队换取儿童票,七点不到检票登上长城。到达北四楼后按计划返回,并于八点零几分下山。因为起得早,没有遇上人流大拥堵,非常顺利。

故宫、天坛、颐和园、恭王府第三

此四处建筑兼与明、清两个朝代有关。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家宫殿;天坛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帝祭天、祈谷以及祈雨的场所;颐和园则是清朝时期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和山水园林,原名清漪园,光绪年间改名颐和园,是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之地;恭王府,则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带上这些基本信息,走进这些古代建筑,以更好地了解有关它们的文化故事。

故宫太和殿上十只神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太和殿上十只神兽

突然发现,这里涉及的文化知识非常之多。单说不同建筑上的数量不等、各类不同的神兽,就很有研究了。怒不在此一一细说了。

此行还游览了北京其他十景。散步于奥林匹克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穿行在南官房胡同、恭俭胡同,逛了前门大街、烟斗斜街、荷花市场,以及在两个剧场各看一场杂技(大部分为民间、非遗技艺)演出。

烟袋斜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袋斜街

本次游北京十六景,应该说,仅靠几天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赏看景点建筑外观与文化活动,并不能真正看出什么好风景,更别说能引发什么共鸣了。重要的是,花时间学习背后重要的风水文化知识、历史人文故事,那才是有意义的事。

北京之行已经结束,后续按计划查阅相关资料,以进一步了解相关文化,是留给自己的一项课后作业。(盐邑大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