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人渴望,但却很容易和“聪明”混淆。韦氏词典把智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知识,即累积的哲学或科学知识;第二是洞察力,即觉察内在品质和关系的能力。第三是判断力,也就是正确的决策力。从这个角度看,衡量聪明的标准就太贫瘠了,只有智商一个维度,而智商还大部分来自于先天,属实没什么意思。
在《房间里最有智慧的人》这本书里,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两位大学教授,把社会心理学中最有用的见解,浓缩为人的5种智慧,它们分别是:
- 客观是我们的幻觉
- 情境的巨大影响力
- 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的重要性
- 行为反过来会影响态度
- 我们都带着偏见的滤镜看世界
以上这5个浓缩的人类智慧,其实就直接对应智慧最重要的两种能力——洞察力和影响力。而很显然,聪明并不需要这两种能力。
这5种智慧的任何其中之一拆开来说,都包含着巨量的内涵,而且与生活的点点滴滴相关联,之前有过研究,一个人一天要做惊人的35000个决定,当然大多数时候,这些决定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的,毫不夸张的说,就是这一个个决策,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一天35000个决策,天长日久,人与人之间呈现指数级别的差异,就不足而奇了。
智慧的两大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和辨别决策领域。而两位作者在这两个领域,加起来有80年的工作经验了,所以这本书毫无疑问浓缩了他们的智慧。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但这句话本身就包含着很多谬误。很多时候,我们感知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而是不经意的带着各种主观滤镜。比如我看到一个人冲我笑了一下。“ 笑”是客观事实,但如何解读“笑”——好奇,善意、围观、嘲讽....则是每个人的主观滤镜,大多数时候,人们做出的判断,都是下意识的,根本来不及经过理性思考。
而这,也正是判断和决策与感知的共同点——和感知一样,判断和决策经常充满谬误。所以,我们应该警惕错觉,并学会如何避免被他们所左右。
亚里士多德坚信,智慧需要对物之起因个物之所以为物有所理解。所以博学之人可能懂得事情是什么,而智慧的人,则能懂得事情为何发生。在日常的文章中,总有人留言说:“讲这么多,不如告诉我怎么办?”,但在我看来,搞不清原理,照抄“怎么办”,只会让自己陷入到邯郸学步的混乱当中。
在这本书里,我们会发现很多颠覆性的研究成果,它们大多与我们的日常观念相互矛盾。从这个角度说,阅读是祛魅的过程,让我们拨开迷茫,洞见真实的世界。
都看到这了,还不点赞、收藏+关注
新的一年,愿我们用崭新的姿态,遇见更好的自己。
唐 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全网15w粉丝心理学博主
出版《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 心理科普|认知思维|方法论|行动派
话题 个人成长|家庭教育|两性关系
围观 唐糖咨询师札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