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一位谋士,他擅长揣摩人心,略施小计便让曹操家破人亡,但还是被曹操敬为座上宾;他低调忍让,悄悄将乱世控于掌中;他看得清大趋势,一次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位三国里的大智者,便是贾诩。
贾诩一开始的作为是饱受争议的。他出身凉州,再加上汉末的乡党情怀非常浓厚,因此他也被划为凉州士人集团的一份子。在袁绍错误地召集董卓诛宦官后,京城被董卓为首的凉州集团所掌控了。可是在董卓倒台之后,司徒王允错误地下达了“诛杀李傕郭汜等四人在内的凉州人”的命令,导致这些没有政治头脑的武将走投无路,被迫听从贾诩的计谋反攻长安。但是贾诩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首先他是在被杀的名单之中为了求生而这么做,其次是在当时众人的眼中,王允俨然成为了第二个董卓。王允用杀了董卓固然是大快人心,但是他之后杀害了大儒蔡邕,扶植亲信亲属占据了三辅要职,打击异己,掌控了朝政。
在李傕、郭汜占据长安以后想要给贾诩加官进爵,但是他看透了他俩必亡的命运,再三推辞,低调地远离这两个人的漩涡中心。没过多久,李傕和郭汜因争权夺利而互斗连年。李傕的部下杨奉想要谋杀李傕,由于计划败露,因此叛逃而走,大大削弱了李傕的势力。也由此引发了让历时四百余年之久的大汉王朝威严扫地,乱世到来的献帝东迁事件。实际上,汉献帝为了逃离李傕、郭汜的掌控,主动提出了以思念故土的东迁意向。这次东去的路上,刚开始是有一大批人护送着的。走着走着,郭汜第一个反悔了,并且想要胁迫汉献帝西还,但是阴谋败露被迫逃亡。
汉献帝到达华阴县的时候,段煨准备了衣服粮食出来迎接。但是同行的杨定与段煨有仇,于是杨定教唆他的同党杨奉、董承等人率军以谋反的罪名进攻段煨,并让种辑向汉献帝求旨。可惜的是汉献帝一直没有听信种辑的劝言,杨奉等人也一连十多天没有攻下段煨的军营,被迫和解。
李傕、郭汜后悔放献帝东归,于是率兵追击,李傕还不忘拉曾经的谋士贾诩入伙,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贾诩这次选择维护皇室的尊严,将李傕训斥了一通。后来贾诩见李傕势大,灵活地切换阵营,投入到追击献帝的李傕队伍当中。在杨奉大败之时,贾诩进谏保住了不少大臣的性命。最后汉献帝逃至安邑,东归自此告一段落。
贾诩离开长安之后,起先就投靠了自己的同乡段煨,虽然他待贾诩不薄,但是贾诩善揣摩人心发现段煨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再加上贾诩在凉州军中的威望远高于段煨,所以他那孤身一人跑到宛城投靠了张绣。正是因为这次投靠,贾诩那满腹的谋略才有了用武之地。被称为“北地枪王”的张绣,勇武过人但他却不是个莽夫,虽然政治眼光差了一些但是从谏如流,这也是为什么贾诩会选择他的原因。
建安二年,张绣率众投靠了曹操,但是曹操是喜欢美妇的好色之人,当晚就将张绣叔父张济的遗孀邹夫人纳入营中。张绣得知难咽这口气,于是听从贾诩的计谋,派人给曹操的猛将护卫典韦灌酒后偷走他的武器双戟,夜袭曹营。
这一战,曹操的长子曹安民,武将典韦战死。后来曹操南征张绣之时,迫于袁绍袭许都的传闻退军。贾诩劝阻张绣刘表联军不要去追击曹军,否则会中埋伏。张、刘联军不听劝阻,执意追击事实证明果然中了埋伏。张绣兵败而归以后,贾诩又说现在去追击必大获成功,张绣将信将疑但还是率兵追击大获成功。自此,张绣对贾诩更为拜服。
过了一年天下局势趋于明朗,袁绍和曹操都抛出了橄榄枝,张绣对袁绍的招降心动不已。袁绍派出的使者前来时,贾诩却让张绣拒绝并建议他归顺曹操。张绣很不解,因为袁绍占据整个河北实力远远大于曹操,更何况自己害死了曹操的亲生儿子和心腹大将手下大将。
贾诩耐心地为他解释了三个原因。其一,曹操是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帜,归顺他就是归顺于朝廷;其二,袁绍手下人才济济还有颜良文丑两员猛将,他们归顺以后难得重用,而曹操势力弱小正是用人之际;其三:曹操如果想要称霸天下并且获得更多人的投靠,绝对会抛弃恩怨,展现他宽仁的一面。听了这些以后,张绣心甘情愿的归顺了曹操。曹操听闻张绣来归降,亲自前往迎接,十分亲热。他还拉着贾诩的手说:“让我获得天下人信赖的,就是你呀!”
在后来的马超、韩遂带兵来犯时,曹操接连战败,无可奈何之际贾诩一个轻飘飘的离间计,就让马超韩遂自相残杀,曹操大获全胜。曹操立储拿不定主意时,前去询问贾诩,希望能够获得一些有看法的意见。刚开始贾诩一直保持沉默,曹操等到快要焦虑的时候,他才慢慢地说出了袁绍和刘表二人的名字,曹操瞬间恍然大悟。
贾诩在晚年的时候“出将入相”,当了太尉,真正进入了曹魏的权力中心。有人说贾诩是一位毒士,有人说贾诩惜命如金。我都认同,因为他这一生的立身处世之道都是以保全自己为前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参考资料:
《后汉纪》
《三国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