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4年,北京出现了两大神奇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北京卫健委公布了未来三年的入学数据:

2024年北京入学人口为151049人;

2025年为135397人;

2026年为111123人。

平均每年递减10-20%。

很多人都在猜测,学区房在未来10年,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这一趋势让我联想到了前些天看到的一例视频:

视频内容在探讨,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子?

被采访的专家,给出了3个理由:

①对前途未知,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未来,很多人不敢背一个沉重的“包袱”。

当下的市场环境,早就不是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哪怕穷,也穷的踏实。

②现在的年轻人,对未来看的更“透”,优先保证自己的“幸福”的。

逃离社会时钟,选择丁克的同时,面对高昂房价,也有更多人能接受租房结婚。

③无法判定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培养环境,不止于物质,更在于精神。

尤其在北京,要不要鸡娃,卷不卷学区,优秀和快乐如何平衡,能否扮演好父母的角色,都是未知。

可能因为我自己也是年轻人的关系,看到未来三年的入学数据,我并不意外。

尽管有二孩、三孩政策扶持,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其实也是杯水车薪,毕竟房子是个大问题,只能是有钱的继续生,没钱的继续不敢生。

那我们再说回来,未来学区房,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只能说会走下坡路,但只要派位政策不变,学区房就会一直存在。

总有人愿意生,总有孩子要入学,只是多少的问题。

但这些不愿意生孩子的家庭,未来还会选择三四居吗?

所以,我有了这样一个大胆的猜想:

未来大一居、大两居的需求会有明显上涨。

如果你觉得单这一个现象我给出这样的结论有些草率,不妨再往下看看。

现象2:

北京出现了一批反向操作的老年人。

据说在年底北京的二手房成交中,千万级的房产交易里,卖房的有一大半都是老年人。

而卖了房的老年人,并没有去置换更大、更好的房子,反而选择小房子,大多为一居、两居。

其实这个趋势在前几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我们称之为“一代户”

客群普遍是60后,因为儿女不在身边,大房卖了换小房,一居、两居为主,手里留点活动资金,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只是到今年,这个趋势愈演愈烈,除了市场的因素,也和人口高度挂钩,毕竟这一批老年人,正对应了当初人口快速增长时期…

而市场以往对一居的判断,都是唱衰的,认为不好流通。

买房人也普遍认为,买房至少要两居,能够上三居最好了。

开发商更不用说了,靠大户型买货值,恨不得全做大户型

但现如今,年轻一代不愿意生孩子,老年人反向置换,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种种事实摆在眼前,我们还要继续装作看不见吗?

况且,云筑83㎡一居、120㎡两居卖的都挺好,也足以说明问题了。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二居市场。

不信,我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