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发布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软硬联通显成效 “一点两地”绘新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网2月18日讯 (记者 彭瑶)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9个地市组成湾区,锚定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战略定位,擘画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的发展蓝图。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长李环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这5年是一个纵深发展的过程。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取得积极成效,“交通圈”“生活圈”按照规划逐步实现。

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

硬件提升是互联互通的基础。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内联外通、高效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目前,大湾区拥有7座运输机场,机场密度国内最高,机场群航线网络遍及全球主要城市,联通全球230多个通航点,旅客年吞吐能力达2.2亿人次,客货运量均位居全球主要湾区首位。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超16亿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约8500万标箱,航线网络覆盖世界主要贸易港口。

“深圳海关深化‘海空港畅流计划’改革,推动海港、空港物流作业和海关监管高效协同,新模式下海港、空港出口货物周转效能提升20%至45%左右。推进‘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并延伸至粤西地区,平均压缩货物堆存期66%。”深圳海关副关长潘楚雄表示。

“我们聚焦支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提升大湾区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等方面,全面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高质量发展。”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温珍才介绍,2023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值达7.95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8月10日,游客在“2023深圳购物季”活动现场选购商品。新华社发

近年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赣深高铁、广汕高铁等开通运营,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等粤港、粤澳间口岸相继开通,“一地两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推广实施,人员往来更为便利。

“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先后落地实施,港澳私家车可经港珠澳大桥往来广东。其中,拱北海关监管验放进出境澳门单牌车突破110万辆次。2023年12月1日至27日,口岸通关的澳门单牌车达10.5万辆次,单月通关量增长14倍。

“我最近刚从香港购物回来,深圳、广州都有高铁直达香港西九龙,只要带上身份证和港澳通行证,自助签注可以就近在24小时签注机办理,3分钟搞定,非常方便,平时也有很多香港澳门的游客过来游玩、消费。”居住在广州市番禺区的徐晓惠女士告诉记者。

创新要素不断汇聚

佛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之一,为港澳人员在湾区创业、就业提供了各类补贴、资助、贷款、贴息和基本养老保险延缴等政策支持。该市台港澳事务局编制的《港澳台青年佛山一本通》显示,对全职新引进人才给予10万-40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贴;科技创新团队可获得市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分别给予资助200万元和100万元。

一名在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澳门籍人士表示,“大湾区为我们带来了更大发展机会。我在这里工作了七八年,现在已经定居了,这里居住环境非常好,有更多的个人空间。”

目前,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已全面取消,超过20万港澳居民在粤工作,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港澳项目累计孵化近40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近5500人。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0月16日,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随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的布局设计与多项优惠政策的红利释放,高水平创新载体、高层次人才等创新要素正不断向大湾区汇聚,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李环表示,大湾区依托“一国两制”的优势,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形成了“湾区标准”,提升了整体的国际竞争力。香港依托北部都会区和湾区内地城市腹地,发挥湾区中心城市作用,带动大湾区科创业发展,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国际大循环的促成者。澳门推行“1+4”政策,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同时在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方面,起到先试先行的作用。

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成绩斐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样板典范。“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中,就包含近40项全国或广东首创的金融政策;“跨境理财通”实现了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互换通”支持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全球首个衍生品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

2023年1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等四份文件重磅发布,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1+N+X”政策体系,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进一步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回购业务、扩大深港跨境征信合作试点范围、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等六项金融举措,拓展大湾区个人投资渠道,为企业跨境融资、居民企业支付提供更大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了港股通、债券通等金融业务,近日又再出台‘三联通三便利’金融措施,一方面利用内地的‘活水’提振香港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内地也可以通过香港更好地接轨国际通用标准,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李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东侧进行钢箱梁吊装。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大型跨海工程,连接珠海和江门两市,全长约31公里。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通过规则衔接、创新驱动、扩大开放,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大湾区流转融通,粤港澳三地逐步破解瓶颈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更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过程中成为核心引擎,向着高水平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不断迈出新步伐。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稳妥推进“粤车南下”、扩大“湾区标准”清单和“湾区认证”项目范围、扩大“组合港”“一港通”试点、建设“专精特新”高端制造产业园、编制实施南沙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等目标。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大湾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更紧密结合起来,与中国式现代化更紧密结合起来,将成为中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使命更为重大。”李环认为,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软硬联通一起抓,明确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等具体举措,广东与港澳优势互补,集成效益将持续显现,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走得更稳、更实。

此外,大湾区城市群人口、GDP等优势明显,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准措施都可以在该区域内率先实现,切实发挥了支撑、示范、引领的作用。

编审:魏婧 蔡晓娟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