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水浒传》却是如同洪水猛兽般的存在。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经常被太平军杀得大败。而湘军主帅曾国藩,更是多次惨败在石达开手下,甚至两次试图投湖自尽。对此,曾国藩曾恨恨地说:
“兵法战策,草野罕有。贼之诡计果何所依据?该有二三狡贼,采稗官野史中军情,仿而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其取材《三国演义》《水浒传》为尤多!”
而另一位湘军名将胡林翼更是直截了当地说:
“一部《水浒》,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
原来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杨秀清、萧朝贵等将领大多是文盲,自然看不懂《孙子兵法》《六韬》等兵书。因此,他们往往将《水浒传》放在枕边,当成自己行军打仗、建军建政的教科书。而石达开从小,也非常喜欢读水浒传。
在很多人看来,将小说当成兵书,简直是胡闹,肯定要打败仗。然而历史证明,《水浒传》还真能当打仗、造反的教科书。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本身就经历过元末农民战争,与张士诚势力关系匪浅。他的徒弟罗贯中,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更是当过张士诚的幕僚,对于军国大事,早就谙熟于心。与《说唐》《说岳》《杨家将》等评书作者不同,施耐庵和罗贯中真的懂军事,而且真的懂如何造反。因此将《水浒传》当成军事初级教科书,是毫无问题的。
自北宋以来,评书就在市井间流行。在以往,《孙子兵法》等兵学书籍都是朝廷垄断的军事机密,私学兵法,是要被问罪的。但即使将《孙子兵法》流传于民间,在不识字、不懂文言文的百姓眼里,也等同于天书。因此在历次农民战争中,绝大多数农民领袖都不懂兵法,朝廷能够轻易将他们镇压。
但是当听了《水浒传》故事后,百姓们在潜移默化之中,便学会了兵法。一旦进行造反,这些不识字的乡野村夫就能利用谋略,让官军大吃苦头。
对此,清代文人刘銮在其著作《五石瓠》 “水浒小说之为祸” 条载:
“张献忠之狡也, 日使人说 《三国》、 《水浒》 诸书, 凡埋伏攻袭咸效之。”
在他看来,张献忠之所以能纵横天下,就是因为他在行军打仗之时,经常找来艺人给他说《三国》与《水浒》。
但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绝不是唯一一个喜欢《水浒传》的领袖。许多义军首领袭用了 《水浒传》的人名或浑号。如明崇祯六年 ( 1633) 《兵部题为恭报诛剿渠魁等事》中奏日 :
“认出有名贼头… … 张汝金混名燕青,许得住混名雷横,王中孝混名宋江。”
而在作战中,农民军更是能将《水浒传》中的计策融会贯通。在一次作战中,农民军趁着天降大雪,突袭明军大营,俘获了明军主帅。对此,明军主帅曾问农民军:“你们不识字,不通兵法,何以知道利用此天时?”农民军将领回答:
“吾等不知兵法,只知宋公明雪夜赚索超耳!”
出于对《水浒传》的仇视,从明朝开始,朝廷便开始大力禁止《水浒传》流行。崇祯十五年(1642 年 )四月十七 日,山东爆发李青山起义,而李青山义军在《水浒传》的影响下,占据了梁山地区。李青山被镇压后,崇祯立即下令:
“凡坊间家藏 《水浒传》者并原版,速令烧毁,不许隐匿。 ”
同时还命人丈量梁山,将此地收归国有,免得再有人效仿宋江在梁山发动起义。
清朝建立后,继承了崇祯皇帝禁止《水浒传》的政策。《大清律》甚至直接在律法中给《水浒传》点了名:
“凡坊肆市卖一应小说淫词《水浒传》,俱严查禁绝,将板与书,一并尽行销毁。如有违禁造作刻印者,系官革职 ; 买看者,系官罚棒一千。若该管官员,不行查出,每次罚傣六个月。”
在清朝统治期间,对《水浒传》“毁禁”了22次,然而却仍然阻挡不了《水浒传》的流行。毕竟《水浒传》实在太好看,太过吸引人,在很多地方,更是人手一本,根本不可能全部焚毁。
封建文人见《水浒传》的风行难以禁止,于是另辟蹊径,撰写小说大肆攻击《水浒传》。例如金圣叹在腰斩百二十回《水浒》,只保留前70回,并添加“卢俊义惊噩梦”一节,让梁 山义军统统被官军杀死。成为清朝 300 年最流行的本子。
其后,反动文人俞仲华又写成《荡寇志》一书,书中108好汉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此书流传甚广,影响力很大,而喜爱《水浒传》的太平军诸将更是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只要攻陷一地,就会将《荡寇志》焚烧殆尽。
然而,《水浒传》的魅力岂是一些封建文人所能辱没的,而恐惧《水浒传》的,也只有无道的封建政权。到了今天,《水浒传》仍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中学生必读的书籍。其中部分段落,甚至被收录入语文教科书。凡是受过教育之人,都对《水浒传》耳熟能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