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一样翠红新,绿水青山又可人。
  • 料得春山更深处,仙源初不限红尘。
  • (元)张圭题展子虔《游春图》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一首《上春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唯美的舞美设计迅速成为了观众热议的焦点。这首歌曲不仅展现了现代音乐的创新,更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将古诗词的韵味与青绿山水的意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动人的音乐画卷。

上春山》的歌词中化用了多首古诗词,这些经典诗句为歌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二月天杨柳醉春烟”到“春色闹人不得眠”,每一句歌词都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引领着听众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诗意生活。这些古诗词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歌曲的艺术品位,也让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以片刻的宁静,品味那份古韵悠长。

歌词对应诗词:

  •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

唐·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三月三上巳节,也是贵州多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

  • 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

民国·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一江春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春色闹人不得眠

宋·王安石《夜直》: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 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

唐·无名氏《无题》: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 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

民国·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 春风得意正少年

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山上儿童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

北宋·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 东风拂人面落花作簪

宋·陆游《南园四首(其一)》:晓莺催系柳边舟,老陌东风拂面柔。

  • 踏遍春山不思还

宋·葛郯《念奴娇》: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

  • 灿烂的笑 似今年

宋·陈著《一剪梅·寿吴景年祀》:把酒君前欲问年。笑指松椿,当是同年,愿从今后八千年。长似今年。长似今年。

而《上春山》的舞美设计更是将青绿山水的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个舞台以青绿色为主色调,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舞者们身着轻盈的服饰,在山水间翩翩起舞,仿佛是从画中走来的仙子。舞美还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和意境营造方式,舞台背景通过水墨渲染的方式展现出春天的山峦和流水,与歌曲主题相得益彰。

青绿山水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发展历程。它以青绿两色为主调,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生机与活力。在构图技巧上,注重远近高低、虚实相间的层次感。在青绿山水的世界里,山峦叠翠,飞瀑流泉,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也寄托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青绿山水的起源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了隋唐时代,它更是达到了巅峰。在现存的艺术作品中,我们最早且最完整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所创作的青绿重彩山水画,它为我们展现了青绿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到了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二人的青绿山水画作品更是堪称代表,他们的画作将青绿山水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旧唐书》上记述: “思训尤善丹青,迄今绘事者推李将军山水。”《历代名画记》中也称他“早已艺称于当时,一家五人并善丹青,世咸重之,书画称一时之妙。”其子李昭道直接继承了李思训的画法。张彦远说他:“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二李父子把展子虔的青绿山水推向了一个高潮,形成了盛唐最有影响的山水画派。

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院体画更是宋画的代表。特别是以王希孟、李唐、赵伯驹等杰出画家为代表的宋代院体山水画,以其富丽堂皇的气象、华美秀润的色彩描绘和深刻象征意趣的表达,成为继唐代之后青绿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面描绘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标志着工笔青绿山水已进入新的高峰,为北宋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品,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元代初期,钱选以其青绿山水画作在画坛上享有盛名。受到北宋以来复古思潮的影响,钱选在追求清新雅致的新意境时,对色彩的处理达到了微妙而细腻的程度。他成功地将传统的“富贵神仙”境界转变为“隐逸神仙”境界,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审美追求。

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皆为青绿山水高手。而仇英的作品更是明代翘楚,甚至在整个绘画史上也堪称卓越。《明画录》赞其“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尽显其画技之精湛。

青绿山水因其独特魅力,使得历代山水画家难以割舍。自明清以来,小青绿画法逐渐成为青绿山水画的主流。这种画法不仅体现了山水画传统的博大精深与多元并存,还展现了创作思维变化对创作风格的深远影响。

如今青绿山水的魅力远远超越了绘画的层面,逐渐渗透进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展现出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上春山》,在2022年春晚舞台惊艳众人的《只此青绿》亦是如此,它将青绿山水的意境与舞蹈艺术完美结合,通过舞者的灵动身姿和舞台的精美布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山水世界。

这使我们在欣赏音乐和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这种跨时代的艺术传承与创新不仅令人赞叹不已,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艺术发展的方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