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今天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过后,万物萌动,气温渐升,降雨增多。专家提醒,此时气候仍偏寒湿,谨防倒春寒。

起居有常,食饮有节

古人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现代人则经常熬夜,睡眠不足。“长期违背自然规律容易早衰。”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海华建议人们早睡早起,以顺自然。

“雨水节气肝气已生,肝喜条达恶抑郁,故肝气通于春,春夏养阳,顺应阳气的生发,不要压制它。”刘海华指出,雨水时节应少吃酸涩收敛或过咸味厚的食物,多吃疏肝健脾养肺的食物,如春笋、百合、莲子、薏苡仁、山药、香椿芽、牛奶等。此外,雨水节气人们容易引动肝火,一旦上火可适当进食萝卜、苦瓜、海带、梨,也可以用金银花、鱼腥草、马齿苋、山栀子泡水喝。

调整心态,避免忧思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针灸专科副主任医师易伟民曾表示,雨水节气应重视情志养生。

“天气变化不定,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引发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对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疾病人群,这种影响更为明显。”易伟民指出,过度忧虑还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易伟民建议人们努力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钻牛角尖,及时摆脱负面情绪。肝脏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得以安宁。

适当“春捂”,积极锻炼

雨水时节,气候反复无常,且常有“倒春寒”现象。人们在春季,不应过早地脱去厚衣,而应随着气温的波动适时增减衣物,民间则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医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关节疼痛人群则应注重肩、腰、腿等关节部位的保暖,防止寒湿之邪侵袭而引发疾病。

刘海华还指出,人们应树立治未病的理念,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熬夜、缺乏运动、不良情绪、过食辛辣油腻、暴饮暴食、贪食冷饮等的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药膳、刮痧、拔罐、艾灸、中药泡脚、耳穴等中医体表刺激疗法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熬夜、喝酒想靠护肝片“补救”?小心适得其反,加重肝脏负担

近视防控寒假不“放假”,不同学龄期的孩子该注意什么?

本文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