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欢乐的“哈哈”笑声,冰雪运动、冰雕大世界、冰灯冰雪嘉年华、冬令营……冰雪里的北京热气腾腾。“冷资源”调制出一杯杯美味温润的“热饮品”,冰雪产业不断“解锁”新菜单新场景新花样,持续迸发蓬勃活力,“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正照进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冰雪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及七项配套规划等重要举措,明确了冰雪工作的核心任务。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胜利举办,不仅开启了全民冰雪运动新时代,更为北京冰雪运动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appy New Year

——“热”气升腾的发展

冰雪运动是一篇大文章。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驱动下,后冬奥时代的北京各区纷纷发力,使出“十八般武艺”,将冰雪旅游与运动、文化、装备制造等领域融合发展,联动全市商圈、品牌和冰雪场馆,举办各类冰雪旅游季、冰雪运动消费季等,做足“冰雪”文章,奏响了冰雪北京“协同曲”。

旋转、跳跃、空中360度转体,滑板从雪上完美掠过,激起令人热血沸腾的雪雾,晶莹剔透的雪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在海淀区西山滑雪场、在昌平区军都山滑雪场、在房山区云居滑雪场、在密云区南山滑雪场、在怀柔区怀北国际滑雪场……上演着一幕幕速度与激情、滑板与冰雪的“童话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情洋溢的生活

“快来追我呀!”素有“冬宫”之称的北海公园冰场里,一群孩子们正在嬉戏追赶,前不久,北海冰场的“皇家冰嬉”一度登上热搜。

什刹海冰场承载着几代北京人的童年情怀,在北京中轴线的钟鼓楼旁滑冰,感受历史时光的穿越。

现实版“贪吃蛇”正在颐和园冰场上演,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颐和园冰场是今年北京市属公园中面积最大、承载量最多的户外天然冰场。

夜幕降临,绚丽多彩的冰灯带你领略龙庆峡冰灯冰雪嘉年华营造的海底童话……

冰雪荡漾着心中的歌,快乐激发着人们情感的升温,冰雪里的北京朝气蓬勃,绽放璀璨光芒,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发展也为2024年北京经济一季度“开门红”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打好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第一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切盼望的美好

在迅速沸腾的“冰雪热”之后,不妨多一些“冷思考”:后冬奥时代,北京虽继续承载着冬奥会的遗产,努力将冬奥精神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但冰雪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方面起步晚、基础弱,季节性明显,还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与之相关的旅游全产业链尚不完善、人才稀缺等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如何写好冰雪北京“后半篇”文章呢?

释放政策红利。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层次、多业态的四季冰雪旅游产业链等等,“一子落,满盘活。”冰雪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蕴藏广阔的发展机遇,及时释放政策红利,必能为冰雪产业创新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强化文化赋能。北京冰雪文化底蕴深厚,辽金时期便有“冰球运动”记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股冰上运动风袭卷北京;改革开放后,丰富多样的冰雪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尤其是2022年冬奥会后,北京传承了千年的冰雪文化传统被进一步普及,独特的冰雪文化还需要我们去深入求索和挖掘,充分发挥冰雪资源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让“冰雪文化+体育”“冰雪旅游+文化”实现真正共融。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冰雪后半篇文章,应“感”为人先,激发情感共鸣。要让消费者有一个安全、便利、舒心的冰雪体验,首要的就是“安全”。行业安全是推动冰雪事业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有关部门和企业只有将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乐于消费。要推进科技与冰雪融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订票、退票等流程,做好售后服务。要引导消费者增强安全意识,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装备,遵守冰雪场地场规。

“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这是总书记对群众冰雪运动的殷殷嘱托,也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都与时代同行的惠民之路。

文/苏歆桐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燕鸣

微信号燕鸣

新浪微博|@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