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式暴力美学在海军的代表之一就是扛着305毫米12英寸主炮的“战列驱逐舰”【恩格斯】号,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划归为「俄耳甫斯」级由【捷斯纳】号改名而来的【恩格斯】号被很多文章介绍为「伊贾斯拉夫」级。而实际上「伊贾斯拉夫」级只开工建造了五艘追建三艘,但只有三艘最终完成参军服役。

口径是真理,火力即正义,搭载30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恩格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径是真理,火力即正义,搭载30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恩格斯】

「伊贾斯拉夫」级属于1913-1917年俄国大型驱逐舰建造计划的一部分,与前文介绍的「伊林中尉」级和「加夫里埃尔」级一并划归为「诺维克」级的第二代改进型。

跨时代的「诺维克」级【诺维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时代的「诺维克」级【诺维克】号
同属第二代改进型的「加夫里埃尔」级模型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属第二代改进型的「加夫里埃尔」级模型展示

1913年初,位于利耶帕亚(利巴瓦)的贝克尔船厂获得资金的注入后收购了已和海军有过多次合作的朗格家族船厂以及雷瓦尔钢铁厂,并在利耶帕亚和里加之间沿切格尔斯科佩尔角的海岸线修筑了一条联络两地分厂之间货运铁路,以便位于两地之间的工厂方便设备和材料等相互运输。

位于利耶帕亚和里加的贝尔船厂及其分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利耶帕亚和里加的贝尔船厂及其分厂

贝克尔在获得资金注入的同时,还受到了来自法国诺曼船厂和瑞士布朗·勃维利公司的技术支持。其新建的船台已经可以同时开工多条驱逐舰的建造工程,而自己的动力工厂也可以在外方技术工程师的指导下仿制部分当时较为先进的舰用锅炉和涡轮机组。

在1913年由于同时还初获得了海军部五艘「诺维克」级改进型驱逐舰订单的协议,结合已收购的朗格船厂提供的竞标方案,贝克尔船厂决定请法国诺曼公司协助设计,将已有的方案进行了大幅修改。

为了使新舰能前出至北海甚至海况更为恶劣的北大西洋作战,「伊贾斯拉夫」级在改进设计时为舷侧增加了一套加固船身的垂直舷边肋骨和更大型的防倾平衡水仓。同时由于舰体长度增加了2.3米造成了排水量增加了25吨,当然长度的增加使得舰艏楼内部空间也相应获得了扩大,内部舰室的工作条件也有所提升。

「伊贾斯拉夫」级长艏楼上标志性的双主炮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贾斯拉夫」级长艏楼上标志性的双主炮设计

由于法国人操刀修改设计,动力方面自然放弃了原先已选中的德国伏尔铿公司的设备转而使用布朗·勃维利公司的帕森斯涡轮机和自己家的诺曼高温锅炉。另外虽然俄国人已经能自给部分舰用设备,如舵机、鱼雷发射装置等,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设备不能自行解决,依旧不得不向斯柯达、克虏伯、勃维利等公司购买。

「伊贾斯拉夫」级双视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贾斯拉夫」级双视线图

1913年9月贝克尔公司和海军部签订正式建造合同,但五艘新舰中只允许其中两艘使用国外设备,而其他舰则只能使用本国设备或授权本国仿制的国外设备,原由是想提升本国造舰工业技术能力。

由于在正式合同签订前,甚至在设计图纸定稿前【普利亚米斯拉夫】号就以铺设龙骨开始了建造工程,因此,该舰在最终完工时与其他几艘在长度上稍有不同。

「伊贾斯拉夫」级建造舾装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贾斯拉夫」级建造舾装指标

但随着一战的爆发,德国设备已无缘再进口,中立国也相应的限制本国公司对交战双方的军品贸易。更糟糕的是同为盟国的英法本该提供的锅炉涡轮机组也只够建造进度最快的【伊贾斯拉夫】和【阿夫特罗尔】使用,虽然这倒也符合海军部提高自有建造能力的初衷,但最终在1917年11月(俄历十月)爆发的“十月革命”前,也只有这两艘驱逐舰加入了现役。

列宁在十月革命期间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宁在十月革命期间演讲

早在1915年2月时,沙俄海军总参谋部在考察「伊贾斯拉夫」级的建造工作时就认为,该级是波罗的海舰队三型「诺维克」级改进型驱逐舰中最为成功的一级,也曾要求海军部向贝克尔船厂再次增订三艘。但鉴于俄国内部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带来的影响,贝克尔公司就连现有订单能否完成还未曾可知,因此,这一增建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伊贾斯拉夫」级,共计五艘:

【伊贾斯拉夫】->【卡尔·马克思】

【阿夫特罗尔】->【飞行】

【普利亚米斯拉夫】->【加里宁】

*【布里亚齐斯拉夫】

*【费奥多·斯特拉蒂特拉】

1930年代已经更名为【卡尔·马克思】的【伊贾斯拉夫】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代已经更名为【卡尔·马克思】的【伊贾斯拉夫】号

1918年英国干涉军俘获了【阿夫特罗尔】号后转交给了爱沙尼亚海军,因此重新被命名为【飞行】号。

送给爱沙尼亚海军的【阿夫特罗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给爱沙尼亚海军的【阿夫特罗尔】

「伊贾斯拉夫」级五舰命运十分多舛,后三艘在试航结束完成度很高的情况下由于正值国内革命运动爆发,不得已长期封存在港内。虽有最早开工的幸运者【普利亚米斯拉夫】在封存十年仍能在1927年最晚服役,但另外两艘早已无奈的在1924年就被拆解为废品。

【普利亚米斯拉夫】1925年被重新命名【加里宁】号再次海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利亚米斯拉夫】1925年被重新命名【加里宁】号再次海试

然而【普利亚米斯拉夫】的幸运也仅限于此,她和【阿夫特罗尔】还是在1941年8月二战苏德开战后两个月后的撤退途中于墨赫尼岛海域遭触雷而沉没。

而五舰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首舰【伊贾斯拉夫】号。1917年服役的她不仅赶上了一战,还参与了蒙松德海峡(现厄勒海峡)的战斗。同年在接连参加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后加入苏维埃红海军。受限于兵源的紧缺,从1919年至1921年【伊贾斯拉夫】长期处于封存状态,1921年4月才重新开启服役征程。次年苏联成立后【伊贾斯拉夫】号更名为【卡尔·马克思】号,因其早期的卓越表现被海军人民委员会授予“荣誉作战舰艇”称号。

1917年赶在大革命前服役的【伊贾斯拉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赶在大革命前服役的【伊贾斯拉夫】

1934-37年间,【卡尔·马克思】号历经了大规模整修和现代化改造,封闭式舯楼、无线电设备、防空火力和鱼雷武器的调整等使得该舰的排水量进一步提高到1800余吨。

1937年10月25日在科波斯卡亚湾进行的演习中,新任舰长奥克斯曼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由于指挥不当致使【卡尔·马克思】号触礁损坏了舰底和桨叶,在那个大清洗的年代,这名舰长也因破坏国家财产的罪名于次年枪决。

苏芬战争期间的【卡尔·马克思】号基本同大多数海军舰艇一样无甚海战参与,只在沿岸巡逻和提供火力支援,顺便做些扫雷和运输的任务,也算为这场惨胜的战争出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后,【卡尔·马克思】号也被迫搭载物资兵员撤往喀琅施塔得,虽然期间曾有过一次触雷,但迅速修复后仍旧往来于塔林港之间。直至1941年8月8日,在德国空军的不停轰炸下,这艘军舰被命中后不得不沉没在哈拉赫特湾卢卡萨市不远的浅海中。

如前文所述,至「伊贾斯拉夫」级止可视作「诺维克」级的第二代改进型,而整个波罗的海舰队的四型「诺维克」级中,属本级最为成功。而下一型要介绍的也就是最终改进型,黑海舰队的「蛇岛」级……

1921年的【伊贾斯拉夫】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1年的【伊贾斯拉夫】号
正在改装的【卡尔·马克思】号,76毫米防空炮只安装了基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改装的【卡尔·马克思】号,76毫米防空炮只安装了基座
二战前夕已经完成改造的【卡尔·马克思】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前夕已经完成改造的【卡尔·马克思】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卡萨市不远处浅海中沉没的【卡尔·马克思】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卡萨市不远处浅海中沉没的【卡尔·马克思】号
【阿夫特罗尔】在赫尔辛基,19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夫特罗尔】在赫尔辛基,1918
向英舰投降的【阿夫特罗尔】(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英舰投降的【阿夫特罗尔】(右)
出售给秘鲁的【阿夫特罗尔】,远处是访问的美国重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售给秘鲁的【阿夫特罗尔】,远处是访问的美国重巡洋舰
为躲避德军而托往彼得格勒的【布里亚齐斯拉夫】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躲避德军而托往彼得格勒的【布里亚齐斯拉夫】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板炮组在进行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板炮组在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