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公司数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和提到标签和指标,二者究竟如何定义、区分?有哪些分类以及应用场景如何?

今天咱们就来细细聊一下标签和指标(文章有点长,需要花5-8分钟哦)。

一、定义 ‍

指标:对数据的度量,用来定义、评价和描述特定事物的一种标准或方式。即基于统一的标准(可量化、可拆解)去衡量业务,通常呈现的是数值型数据

如:GMV销售额这个指标用来衡量交易金额、毛利率、净利率等是用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

标签:对数据的描述,基于原始数据进行语义话加工,人为的对业务含义进行概括性描述,具备高度概括、相互独立、可枚举的特色;

如:说某个人是个“酒鬼”,这里的“酒鬼”就是标签,人们听到这个词,就能知道这个人经常喝酒、喜欢喝酒;

二、构成

指标: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名称和取值

(1)名称是指标的外在标示符号,是对事物质与量两方面特点的命名;

(2)取值是指标的具体内容,是指标在具体时间、地域、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如,描述一个人时,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是经常用到的指标,以体重100斤为例,指标的名称是体重,取值是100斤。

(3)从词性来说,指标几乎都是名词,指标数量化后,都是有单位或量纲的。

标签:通常是几个字或符号,复杂的由标签对象、标签字段、标签值三元素组成

(1)标签一般是不可量化的,通常是形容词或形容词+名词,比如“大胖子”;

(2)标签通常是孤立的,除了基础标签,通过一定算法加工出来的标签一般是没有单位和量纲的。

如,某人体重220斤,身高162cm,用高度概括的语义来描述,“大胖子”就是可用的标签;

三、应用场景

指标:以业务管理为导向,注重对事物/事件的过程进行全面的、体系化描述,范围更广;更侧重业务化、数量化和严格化;

常见的应用场景涉及企业的战略、管理、运营和支撑等层面,具体包括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监测、业绩考核、任务分解、数据分析、数据建模、BI应用等;

标签:是以业务应用为导向,跟随业务需求变动,注重人物和实体对象的描述,侧重对局部特征和结果的描述,范围相对较窄,更生活化、口语化和符号化;

主要集中于CRM领域,尤其是用户运营、商品运营,如客户画像、存量客户维系、数据可视化等;

(1)指标擅长的应用是监测、分析、评价和建模,标签擅长的应用是标注、刻画、分类和特征提取。

(2)在实际应用中,标签源于指标,却又高于指标。

  • 指标更理性,标签更感性;

  • 标签比指标更有趣,更形象化、人格化、更有画面感;

  • 指标比标签更讲究精确性、合理性、全面性和体系化。

四、价值评估方式

对指标与标签的价值评估方式、评估内容与它们的应用场景相关,也与使用者的感受有关系。

指标:容易量化,通常有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如“好不好用”、“全部全面”;

标签:一般与使用者的感受、应用的结果有强关联,如“准不转”、“像不像”;

由于标签是指标进一步产品化的结果,即指标是半成品,标签是成品,所以标签有时候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

(1)在大数据价值链上,标签是可定价、可售卖、可交易的一种数据产品,而指标通常是不具备售卖价值,指标的价值需在具体的应用场景或者被融合到产品中才能体现出来。

(2)对价值的认知上,指标可以按照重要程度分为关键指标、一般指标,或者说高价值指标、低价值指标,而标签较少提及这种说法。

五、分类方式

(1)指标分类

  • 按照指标计算逻辑,可以分为原子指标、派生指标、组合指标(衍生指标)三种类型;

  • 按照对事物描述内容的不同,分为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

  • 按照描述对象的不同,分为用户类指标、事件类指标等;

  • 按照指标的变化频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 按领域划分,分为用户类指标、收入类指标、行为类指标等;

  • 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主要指标(关键指标)和次要指标(一般指标)等;

  • 按照职能划分,分为观测指标、管控指标和挑战指标等;

(2)标签分类

  • 按照标签的加工特点分为:

(1)事实标签:包括静态标签、状态标签和统计标签,通常是写实的,与指标有较高的重合度;

(2)规则标签:包括动态标签,符合某种规则时才能生成相应的标签;‍‍

(3)算法标签:模型标签,通过某些及其学习算法来生成;

  • 按照标签值特点分为:

(1)数值标签:可以进行大小比较,如数值、日期等,需要明确其加工方法,如求和、去重、占比、排序、比率等;

(2)属性标签:有限集合,且无法进行大小比较,需要明确其标准值的范围有哪些;

  • 按照标签的指代和评估指标不同,分为定性标签、定量标签

  • 按照标签体系分级分层的方式,分为一级标签、二级标签、三级标签等,每个层级的标签相当于一个业务维度的切面;

  • 根据标签的用途分为:‍

    (1)消费侧标签:用于寻找和筛选高质量用户,标签对象一般是用户;

    (2)管理侧标签:用于改善供给商品或服务,标签对象一般是公司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实体,或公司可以调整控制的实体。如商品、广告计划。

    ‍通常用BI报表呈现,用于辅助决策,对于短周期决策可以用实时标签实现自动决策(如投放广告计划、仓补计划);

六、表现形态

指标:通常以格式化的报表、直方图、趋势图、看板等图形来表示;

标签:通常是数据化标签,以可视化的图片或大屏为主,如词云图。

另外还有如:

(1)实物标签:是用于标明物品的品名、重量、体积、用途等信息的简要标牌,如:商品标签、价格标签;

(2)网络标签(Tag):是一种互联网内容组织方式,是相关性很强的关键字,它能帮助人们通过关键词快速建立对内容总体印象;

(3)电子标签:又称RFID射频标签,是一种识别效率和准确度都比较高的识别工具,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七、生产过程

指标是生产性思维、拆解式思维,讲究的是化整为零,将事物分开来进行多角度的描述,得到更多指标。指标的生产通常是要先扫平数据质量问题,统一数据口径。

标签则是合成性思维、聚合式思维,讲究的是化零为整,将多个分散的指标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综合加工,得出概括性的结果。标签生产涉及数据质量的问题比较少。

八、管理和维护

原则上来说,指标和标签都需要建立体系化的管理机制。

指标管理通常涉及三个方面:需求阶段的管理、开发过程的管理、应用过程的管理。

对应指标的管理动作主要是:做指标、管指标、控指标;

日常管理涉及指标的定义、分类、权限管理;

对指标的监控与维护通常涉及缺失值、异常值、勾稽关系等放的检查。

标签管理通常是按照标签的生命周期来开展,涉及标签开发和发布、标签应用、标签价值评估、标签优化及下线四个阶段。

对应管理工作就是:打标签、贴标签、用标签和改标签。

为做好标签管理与维护,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标签管理团队。

(1)建立标签分类、命名、描述、和实施等方面的规范;

(2)完善配套的数据采集流程、标签加工流程、标签问题处理与反馈流程等;

(3)建立标签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与数据资产管理制度相统一,为标签在各层面的落地及管理提供建设依据。

欧睿数据标签与指标管理体系(LSE

欧睿数据标签指标管理平台是一个集成化系统,专门用于有效管理和监控业务关键指标和标签,以优化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

其优势包括:

(1)标签快速创建:可视化界面引导式配置、业务规则自定义配置;

(2)数据所见即所得:即时创建即时计算;

(3)业务人员轻松上手:面向普通业务人员、运营人员、业务分析师;

(4)“人+货+场”标签立方;

(5)数据能力跨平台开放;

(6)行业沉淀知识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睿数据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将标签与指标关系进行界定,在集成化系统条件下,标签=数据指标+特征属性+自然属性+条件公式,通过指标构建“人+货+场”的标签数据,更好的适应及满足企业和行业的共性与特性发展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睿数据的标签指标管理体系并非凭空捏造,而是经过多年行业经验积累,进行品牌知识库沉淀,从计划、商企、研发、产品评审、订货管理,到采购管理、交付管理、商品运营、货品整合,再到渠道的流转,形成了端到端计划管理所需标签指标沉淀,并且还在不断丰富迭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别市面场景聚焦在会员管理上,欧睿数据的标签指标管理系统应用场景拓展到:OTB计划、选品下单、商品运营、零售运营、活动(营销)场景、会员精细化运营、业务灵感洞察等方面,更能高效满足企业数智化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需了解更多标签指标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及技术框架,可关注公众号后给客服留言,或者在评论区进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