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元宵将至,濠江区处处弥漫着新春的气息:礼花绽放、焰火升空,英歌舞、花灯巡游、潮汕大锣鼓穿行于各乡村的大街小巷上,他们用传统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表达对未来美好的愿望。

男女英歌交相舞动祈福国泰民安

潮汕英歌舞大家都非常熟悉,被称为“英雄的赞歌”,借梁山泊好汉的故事歌之舞之,将戏剧、舞蹈、武术熔于一体, 极具阳刚之气,逢年过节,在村庄里,舞者画各色脸谱,挥舞、击打着歌槌,又蹲又踢,阵型变化多端。可以说,英歌舞把潮汕地区男子汉的豪迈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珠浦社区里,却有一支女子英歌舞队。与男子英歌的雄浑霸气相比,她们柔中带刚、轻盈矫健,增添了几分飒爽英姿。

女子英歌舞是珠浦村的一大特色,在潮汕地区极为少见。这支队伍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后因种种原因暂停,2018年再次组队。该队教练黄佳祥和队长黄婵燕在请教村里老一辈英歌舞队员之后,推陈出新探讨出许多新型动作和阵形,如凤凰来仪阵、三拜神明阵、凤凰涅槃阵、旋转乾坤阵、龙盘凤舞阵、斗转星移阵、百鸟朝凤阵等等,其精彩的动作为燕子翻身,一字马,侧翻等,被广大群众称为“会飞”的女子英歌舞!这支队伍的队员们均为00后,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

农历正月十五和十六,珠浦村将举行大型的游神祈福活动,男女英歌舞队总共一百多人,将担任巡游活动的“先锋”,从三山国王庙出发,途经宫前、东门、北闸、西畔、南门及珠浦社区居委会,并在六个片区桌埕及珠浦文化广场集中表演。伴随着激越的鼓点,刻画着独特脸谱的英歌舞者手执长蛇,挥槌起舞,阵型变化多端,踏步声、扣棒声、喝叫声不绝于耳,让观者热血沸腾,耸然动容。

数万人汇聚凤岗参加珍珠娘娘庙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濠江区凤岗山并不高,但在这里,人们信奉着一位神仙——凤岗珍珠娘娘。传说她是玉皇大帝的二女儿,为救治患天花、麻疹、痘疹等病的少儿,她下凡施医赠药。后来,人们便建起了“珍珠娘娘庙”纪念她的功德。每年的元宵前后,凤岗村就会举行“凤岗珍珠娘娘庙会”。据当地人介绍,珍珠娘娘不仅是少儿的保护神,更是一位有求必应的神明以及也是道德、正义的象征,而且向来有“凤岗妈向外客”之说,因而踏上正月,数以万计的四方香客就会来到凤岗村参加庙会。

庙会上有一独特之处,就是“供活桌”。有两对活鸡、活鸭,在众人的围观和轰隆的爆竹声中,居然在供桌上如闲庭信步,它们在供桌上走来走去,不啄食,也不会拉粪,但发现不干净的供品就会掀翻,而没被踢掉的供品会分给村民吃平安。这些活鸡活鸭都是普通人家养的家禽,只是它们上席之前经凤岗妈一番“点化”,朝拜之后返还饲养主,他们会把它们养至自然老死。至于为什么要供祭活鸡活鸭,这却是一个千古之谜,没人知道。

而除了供活桌之外,还有赛酥糖、大红桃粿、连天炮等国内独有的祭祀形式,场面极为壮观,成为粤东地区极具影响的民俗活动。庙会最激动人心的是“迎妈炉”。正月十七凌晨吉时,理事会会把凤岗妈香炉请出庙,让香客敬拜,而抢献头炷香也是凤岗妈庙会活动的重头戏,传说由于头炷香能给献香者带来好运,每年都有许多人争献头炷香。庙会于2010年被列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