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在龙年伊始迎来“开门红”,意味着市场的确在一步步恢复,也意味着观众对院线电影依然保有足够的热情,这当然值得行业欣慰。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新年俗。今年的春节档,喜剧、运动、动画等多种风格、题材电影上映,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在电影院里欢笑过年不仅增添了节日仪式感,佳作频现也成为千万观众讨论的共同话题。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同档期新纪录。《热辣滚烫》以27.18亿元的票房稳居首位,累计票房23.98亿元的《飞驰人生2》紧随其后,《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单片票房均超过10亿元并持续稳步上升,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年春节档冷热不均,出现了罕见的“撤档潮”,有四部电影纷纷撤档,被网友们评论:“卷得动就卷,卷不动撤为上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部春节档影片的热度基本上被《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所覆盖,剩余的四部《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黄貔:天降财神猫》《八戒之天蓬下界》先后宣布撤档,择期再上,这种在重要大档期密集撤档的现象也是前所未见的。过去,不乏电影换档的情况,但大多发生在未正式公映前,映前改档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国家电影局根据各协审方要求,提出新的内容修改意见,影片修改复审在原定档期上映来不及”;或是市场方面的原因,“原定档期出现竞争力很强的影片,使原定影片谈不到合适的排片率,影响预售或者预售差;影片各出品方、主创等出现纠纷、负面舆情等”。而2024年春节档四部电影集体撤档,基本可以归结为票房因素,“电影票房差、上映后几天排片太少,在档期内竞争力差,票房难回本”。当然,这也与观众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影片类型重合度、宣传发行策略、短视频平台数据推送的倾斜性等等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档定档和“厮杀”背后,实则涉及多家影视公司和资本的博弈。片方如何选择档期,里面全是门道。中国电影档期是“大片定档期,小片看空隙”。内行人还总结过中小电影定档期的两个规律:大片云集,小片不上;不怕猛虎,就怕群狼。拿《红毯先生》来说,该片撤档前票房为8400万元,豆瓣评分6.8分,这无论是对于主演刘德华还是导演宁浩来说,似乎都是一次生涯的滑铁卢。影片的资方、第一出品方欢喜传媒,由董平、宁浩、徐峥和项绍琨在2015年联合创办,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作为股东的导演还包括陈可辛、王家卫、张艺谋等,如此强大实力的出品方在这次档期选择上却出现了重大失误,在此之前的宣发策略,还走进头部直播的平台与头部主播进行互动提前预售了一大波,但对于支持的观众面对改档后的撤档不知片方会不会因此失去这一波买账的粉丝而感到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档期的选择,圈内有可能会商量。能理解《红毯先生》定档春节的原因,毕竟这部电影在类型上至少算是喜剧,反而是对另一部撤档影片《我们一起摇太阳》比较诧异,主题与电影档期不太匹配。《我们一起摇太阳》背后的主要出品方为联瑞影业。2022年,由其出品的暑期档电影《人生大事》累计获得17亿元票房,被认为是“以小博大”的典范,而此次却遭遇春节档滑铁卢。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春节本来是团圆喜庆的气氛基调,这种悲伤的故事题材与档期的观影氛围格格不入,自然观众不想在欢庆轻松地节日里选择这样的片子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中。《我们一起摇太阳》还在2月14日情人节举办了活动,片方提供了喜糖和鲜花,但是情人节过完就发出了撤档通知。“一切都很突然。”业内人说,该片是韩延三部曲最好的一部。导演韩延的前两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5.11亿元)和《送你一朵小红花》(14.32亿元)的豆瓣评分不及《我们一起摇太阳》,但均在档期内取得了出众的票房成绩,可见这类沉重的题材大家是接受并愿意买账的,但实在是在这种传统佳节吉庆欢乐的主流基调不符,只能以退为进,退到清明节前上映,希望这部豆瓣评分7.9的片子,届时能有一线生机,离开春节档的合家欢喜剧元素影响,再次吸引观众给予更多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看春节档的四大赢家,《热辣滚烫》的第一出品方新丽传媒,此前三度IPO失败,后“卖身”阅文集团。阅文集团受《热辣滚烫》票房表现刺激,进入龙年后的三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达到17.8%。《第二十条》背后的北京光线传媒从该影片中获得的营业收入预计在人民币4亿元至4.6亿元之间;而《飞驰人生2》背后则站着老牌影视公司博纳影业,这是博纳第五次携手韩寒,此前四部已累计获得约40亿票房。作为一部合家欢方向的动画电影,《熊出没·逆转时空》从首映日起票房稳步上升,是观众对电影的充分肯定,也是影片制作方深耕这一类型片领域十年之久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以深入人心的大IP形象在不断突破创新的同时造就了独特的电影春节档“熊出没”现象。

大档期厮杀拼的就是硬实力,核心大招是宣发策略的一击必中。拿贾玲的《热辣滚烫》来分析,故事本体的高燃结尾和主演本身颠覆形象与剧情的结合犹如核弹的炸裂,带来了大杀四方的效果,贾玲团队利用低调的蛰伏放出的烟雾弹再加上本来较高人气的观众缘作为自来水去帮片方进行高流量营销,这种营销思路和执行到位的宣传方式改变了本来平庸的故事情节可能有的结局,直接把该片推向新的高潮,这种抱着必赢的心态去创作和竞争,也是决心和信心的体现,至少贾玲的付出是真实走心的,这给了影片口碑一针强心剂。综合来看,宣发通力合作,排片基础牢固,物料弹药充足,整个节奏也都踩在点上,映后的每个动作都会自然引发媒体、自媒体和观众的主动跟进,可谓完成度非常完美的一次营销成功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元旦档、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几个主要电影大档期,从上映到下映,档期的持续时间、观影人次、与假期的重叠率等无不影响着票房的收入,也使几个重要大档期成为争抢一时的热门大档期。而对于撤档后的影片是否能够在更合适的档期“成功反击”?业内人士表示,撤档本身就是无奈之举,除非能够以时间换空间,为这部影片争取一个更好的上映契机。春节假期是每年观影人数最多的时候,电影撤档改其他日期上映,可能竞争的激烈程度小了,排片会增加,但是观影人数却没有春节档的聚集效应。今年春节档,必然有人欢庆胜利,有人总结失算,但如果看不到这一档期暴露的有关创作、档期、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的真问题,则以后还会不断有片方为自身的能力、判断的失误而买单。当下电影市场已经彻底进入“赢家通吃”的时代,这对于掌握资源不足,以及自身也并不足够强大的竞争者来说,更为残酷。

总之,2024春节档的热火朝天为这个文化新年提供了更多的观影选择,增添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随着越来越多热爱电影、热爱生活的观众走进影院,观众的审美和情感价值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希望越来越多品质过硬的国产影片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推向新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