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再次引燃人们的关注热情,频繁登上各大社交平台,被网友们称作“炸街表演”“过年最强气氛组”“把年味拉满”。在这其中,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十分抢眼,她们踏着欢快轻盈的步伐一路行进,跃动身姿不断变化阵型,红绿衣摆交错,又美又飒,将柔中带刚的艺术气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吸引众多观众的观赏,好评如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多数观众看到的“水浒英雄”不同,女子英歌舞多取材于花木兰从军或穆桂英挂帅的故事。西门女子英歌队的队员们妆容清新,额头上画有“火”的标志,统一红绿两色刀马旦装束。表演现场,领头队员亮丽的哨子声,伴随着轻快活泼的脚步、清脆整齐的喊声、优雅而不失力道的击槌,“双金钱”和“梅花阵”的变化阵型快捷整齐,在舞者的舞姿和锣鼓的默契配合下,极具舞蹈性和武术性,体现出女子英歌“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艺术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于1952年的西门女子英歌队,开创潮汕女子英歌先河。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西门女子英歌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停滞,女子英歌打法险遭失传。直到2011年,西门社区重新招募队员组建女子英歌队,请来健在的老队员指导培训,才让女英歌“血脉”得以赓续。

西门女子英歌队教练陈坍鹏介绍说:“在2011年的时候,为了女子英歌传承不失传,要把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继续传承下来,在2011年重新召集人员组织西门女子英歌队。在传承老西门女子英歌“五下套”的同时,创新了十二下套和十六下套,十二下套“双凤贺春”“百凤齐舞”这两个对打及阵型也是首创。西门女子英歌队队员“额头上的‘火’字,象征西门女子英歌队的标志,寓意女子英歌不输男的刚强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男子英歌行舞的粗壮豪迈、刚劲有力及动作的大开大合,女子英歌队则更加讲究队列动作上的整齐,槌法也体现出柔中带刚的气势。在脸谱服饰上,女子英歌主要以淡妆为主,服装多绣“人字甲”和各种花式,而男子英歌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其服装和脸谱的设计都会更加繁复。

西门女子英歌队队长吴燕花表示:“我是2011年西门女子英歌重新组建的第一批队员。我从小喜欢英歌舞,我觉得潮汕女生特别是我们这边的女生都有一个英歌梦。民俗活动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我们西门女子英歌队源源不断一直传承下去,能够走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潮汕女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这种精神。”

在2024年春节英歌舞展演巡游活动中,西门女子英歌队表现抢眼,再次火爆“出圈”,“头槌”郑梓欣更成为各短视频的“封面人物”,网友直呼“被‘花木兰’的笑容甜到了!潮汕女子英歌队又美又飒”。16岁的郑梓欣是棉城中学一名初二学生,2023年暑期加入西门女子英歌队,10月份开始担任队里的“头槌”。

西门女子英歌队队员郑梓欣在采访中表示:“英歌的这些动作要做到位是要花很大的力气,练起来很累。我学习英歌也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的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