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晚上,揭阳市榕城区的石狮桥附近开启“人从众叕”模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项流传年代久远的民间祈福活动——“行彩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中男女老少从元鼎路或打铜街进入街口,走上彩桥并采下装扮彩桥的青绿榕竹枝叶,用于插在门楣或香炉,寓意顺利、健康、平安;继而经过石狮爷,再从一路张灯结彩中穿行而过,以祈求新的一年里有好运相伴。

来自河南的朱阿姨说:“我在揭阳住了好多年,每年都来这行彩桥,走过彩桥一年都会平安好运。”

罗女士也特意带儿子来感受行彩桥的民俗风情,她说:“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孩子快点长大、乖巧懂事。”

现场人群熙攘,络绎不绝。人群中,有常居榕城的老居民,有从外地回家过年的小家庭,有来揭旅游的外地游客,还有已然融入揭阳本土文化的新揭阳人,都带着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浓浓的年味流溢在古老的巷道间。

“行彩桥”从正月十一持续至正月十六,共三个阶段,分别是正月十一“行头桥”,正月十五“行二桥”,以及正月十六“行尾桥”。

行彩桥者多为妇女、儿童,也有新婚夫妇。渡桥的时候通常有个“仪式”,人们手拿石子或小瓦片等物品,投向桥下,口中同时做四句(即“说吉祥话”)。怎么投、怎么说,都是有讲究的。

未婚男青年通常念“掷溪肚,娶雅嬷(即‘娶美妻’)”;未婚女青年通常念“掷溪中,嫁雅翁(即‘嫁俊夫’)”;若是新婚夫妇,则念“摸桥耳,生阿弟”;若是祈求发财,则念“掷浮浮,饲猪大过牛”“掷深深,有银甲(和)有金”等。

“行彩桥”这一民俗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年间,《揭阳县志》中就有相关记载,当前,主要流行于榕城、城郊、揭东曲溪、普宁洪阳等地。其中,以榕城地区的行彩桥习俗最为出名。2007年11月,“榕城行彩桥”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又并入“揭阳春节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狮桥”是榕城所有彩桥中,市民的首选项。说到“石狮桥”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这尊屹立在石狮桥桥头,被榕城人视作“吉祥IP”的“石狮”了。

“石狮”又称“金狮爷”“狮爷公”,狮身以红色为主,脚踏绣球,双眼如铜铃般大,鼻子硕大,嘴巴如水盆般宽,眉毛青白相间,颈部飘着青色鬃毛,额头中间的金色“王”字,显得霸气外露。其因具有吉祥寓意,以及有求必应的传说,而被后人供奉起来。“摸石狮”逐渐成为人们行彩桥的一环。

“摸狮头,富雅贤”“摸狮鼻,写雅字”“摸狮嘴,大富贵”“摸狮耳,生阿弟”“摸狮目,考着好大学”……如今,揭阳民间还流传着摸石狮的歌谣,人们耳熟能详相继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