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大陆海警登上金门游轮

19日,大陆海警登上金门游艇进行临检,对此,台湾所谓的“国防部长”邱国正喊话要“避战”,并表示台军“不会介入”此次事件。面对邱国正的行为,台民众更是直言“民进党怕了”,但邱国正依旧坚持回应道,介入只会升高冲突,所以台军才进行“回避”。那么,台军声明“不会介入”,是担心与大陆擦枪走火?挑事后又没胆“介入”,现阶段的台军究竟啥水平?被大陆强力反制后,台当局会不会就此认怂?关于以上三个问题,我将从台军“不会主动介入”大陆海警登船检查来为您深入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

由于台湾海巡部门粗鲁对待大陆渔船并导致两名渔民的死亡,中国大陆海警加强了海上的执法力量,并于19日下午依法对金门一艘载有台湾游客的游轮进行临检。对此,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于20日做出回应称,“这件事应该由台湾“海巡署”管理,台军是不会主动介入这件事的,而且军人避战就是避免战争,这也是和平处理问题的好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金门游轮接受大陆海警临检

第一个问题:台军声明“不会介入”,是担心与大陆擦枪走火

台军声明“不会介入”大陆海警临检,是担心与大陆擦枪走火?

对于台军声明“不会介入”大陆海警登船临检的行为,台湾地区“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是这样回应的,“若鲁莽介入只会增加发生冲突的风险,这是不乐见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非常和平地去处理问题”。但实际上,台军此举就是一种战略回避,并防止将事态扩大化,引起不必要冲突的行为。他们明白,此次大陆两名渔民就是由于台湾海巡部门粗暴对待而死,这些行为是不占理且违法的,所以在大陆海警登船临检时,他们没法进行干预。

另外,两岸军事实力悬殊太大,如若发生冲突,一向“只管收割不管售后”的美西方是不会为了他们与中国大陆“闹翻”,所以在此次“不占理”的事件上,台军方只得做出“让步”。不仅如此,根据《海上交通安全法》规定,在海事管理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责任时,单位、个人都无权拒绝,所以台“初日号”游轮也是无权拒绝检查的,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最后,台军方“不会介入”此次事件也是为了稳定民心,因为民进党为了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屡屡挑衅大陆,使得台湾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空间都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导致台民众反感民进党。如若此次再和大陆“对着干”,并引来大陆的反制措施,只会导致台民众的进一步反感,所以为了稳定民意以及民进党后续的“政治之路”,台军方必须在此次“收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台军

第二个问题:挑事后又没胆“介入”,现阶段的台军究竟啥水平?

台湾挑事后又没胆“介入”,现阶段的台军究竟啥水平?

此次民进党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的态度,更是进一步证实了赖清德当局“色厉内茬”,以及“台独”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若发生摩擦,所谓的“绿营分子”只会担心解放军的实力是否会让他们“破产”,这也是他们不敢实践自己“狂言”的原因。

而且台军与解放军实力相差悬殊。仅依靠台军,与解放军是没有可比性的。虽然他们的联兵营在学习美军,但作战板块还是停留在较为机械化的战争时代,是无法与解放军的电子战和无人机等作战部队相提并论的。再加上,台湾地区购买怎样的武器,并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要看美国的“脸色”,就例如,台军一直想要F35战机,但美军只愿意卖给台湾地区F16V战机。包括台湾地区要升级F16战机中的弹药系统,也要“仰赖”美国,所以仅凭自己实力,台军是远远比不上解放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台湾民众

第三个问题:被大陆强力反制后,台当局会不会就此认怂?

被中国大陆强力反制后,台当局会不会就此认怂?

虽然大陆进行了强力反制,但台当局就此认怂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首先,在美国的支持下,“台独”不断滋生,他们想要用台湾地区来遏制中国大陆的发展。虽然美国曾公开表示信守“一个中国”,但在行动方面与其相反,这就导致“台独”有恃无恐的心理进一步加剧,甚至影响了两岸统一的进程。而台当局的目的就是搞分裂,再加上背后美国的干涉,他们才会竭尽全力、不择手段“拒统”,所以此次台当局也不会轻易认怂,只会实施暂时性的“战略回避”,等“风头”过后,再出来挑事。

另外,岛内民众对于“两岸统一”的态度也有所不同,部分人支持回归并统一,他们认为统一会促进两岸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另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回归、统一会破坏台湾地区的稳定,会失去主权,为此“拒统”。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台独”嚣张的火焰。由上可以得出,美国的干涉、台湾地区部分“拒统”的民众等问题都将影响到两岸的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台湾现状

综合来讲,无论台军此举是战略回避还是“认怂”,两岸统一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大陆将继续反对任何加剧“台独分裂”的行径,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台当局也应明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造福两岸同胞的争取道路,这需要两岸同胞的共同推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