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二十年前,我上高中,奶奶去世,我从学校赶回家泪流满面进灵棚,看到一个本家的嫂嫂双手托着大盘往灵棚外面走,满脸堆笑。盘子里是刚上供过的水果坚果和肉之类的,人很乱,她是趁乱端出去给自己的孩子们解馋。

我非常地吃惊,当时我的感受里,我们几家在老院里一起住过很多年,朝夕相处,虽然后来各自搬离,但是都是三服内的亲戚,再怎样也会有点难过吧。

那时年少的我第一次对人的关系有了疑惑。

再后来,我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妈妈去世第二天,妈妈还在客厅躺着,没有放进棺材,我家成了亲朋好友聚会的道场,这些人就在妈妈旁边的位置搬上小凳子各种闲聊聚会,丝毫不顾忌去世的妈妈就躺在这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不自觉要笑,那是久别寒暄的礼貌。

我开始更深切理解人和他人的关系。

现在网上很多流行说九零后和零零后的断亲,我觉得无非是时代在进步,人们更加看清楚了关系的本质。

很多关系让人不舒服,可能你进入的理由就是错的。你不能选择谁做你的亲戚,所以大家成为亲戚本身就多少有点被动的意思。

维护一段关系是需要看彼此能为它付出什么,而不是索取什么。而如果被动进入的亲情关系又成了感情索取的武器,那它被追求自由的年轻人抛弃也是挡不住的趋势。

那其他人呢?事实是你不能高估跟任何人的关系。

这可以是个有爱的世界,它也有另一面,父母会离开,朋友会疏远,夫妻可能离婚,亲人可能反目。

你处理其他任何关系的前提是你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你爱自己,就不会陷入关系的陷阱,换句话说,活着是为了经历体验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一个咨询的女孩说她结婚离婚四次,她说每次的爱情来了都挡不住,那简直是她期待的理想爱情,一次比一次完美,但是每次过了不到一年,她心里全是鄙夷和悔恨。

鄙夷更多是鄙夷自己的天真和对方的可耻,悔恨自己为什么经历了一次有一次的打击,明明认识升级了,还是被更深的妖魔迷惑。

还有个女性咨询者对我说,她害怕恋爱,每次感情升温的时候都诚惶诚恐,因为她是那么清楚地知道,对方喜欢她,是因为不了解她,如果熟悉了,知道她的底牌和软弱,便无一例外会弃她而去。

我的对话又回到我之前的话题,你进入一段恋爱关系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为了逃避寂寞,为了疗上段感情的伤痕,为了寻找依靠,那大概率,期望等于预先的失望,最后是要落空的。因为你是什么人就容易吸引到什么人,也许对方找你也只是因为寂寞,婚外情多是如此。如果你是为了寻找依靠,对方可能有他所图,未必担得起这个责任。

在恋爱关系里,你只能确定你愿意展现自己的哪个部分,你是温柔的,和善的,亦或是算计的,你确定不了你能获得别人的什么回馈,那个回馈跟你所作所为无关,只跟他的认知想法有关。是的,听起来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能维持下去的爱情是你邀他人来分享你的完满,而不是因为他,你才完满。

对第一个朋友来说选择爱情的原因是她要考虑的。

而对第二个朋友来说,在爱他人之前,不妨先跟自己谈个恋爱,如果你的对象是一个跟你性格一样的男性,你会选择他吗?如果这些缺点你自己都不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也很正常。那么在爱下个人的之前,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先学会爱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我认识一个虔诚的信徒,她严格执行十一奉献,要把每个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神。我并不反对她的行为,只是每月把上千块钱供奉给她的教会,而她的生活并不宽裕,她父亲糖尿病很多年,才六十出头,全部的牙齿都掉了,日夜在农村田间劳作为生。这位信徒跟我提到她问过父亲要不要种牙,她说如果父亲想种牙,她可以支付价格。听到高昂价格,老人坚持不去。

她的父亲甚至有两次晕倒住院,但她认为父亲能脱险都是神的眷顾。她有两个孩子,生活在上海并不宽裕,对父亲母亲在老家的一些生活习惯也有很多抱怨,他们没什么收入,赚钱就买农具,买种子化肥,劳作一年下来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一些该节约的地方并没有做得很好,比如母亲竟然没种一块菜地,吃菜都去街上买,这是多少额外的开销!

我问她,你有想过把每个月奉献补贴父母吗?她瞪大眼睛问我:“那怎么可以!天父阿爸不应该是最亲的神吗?父母没给的爱,他都给了,我不能愧对阿爸!”

网上总说夫妻关系要高于亲子关系,也要高于和父母的关系,否则就是妈宝之类的,可从这位信徒的行为看来每段关系的优先级,完全是由个人认知决定的。

只是我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觉得一个人最该放在第一位的是,跟自己的关系。你爱自己,接纳自己,你才能从容爱他人。人穷其一生处理的,都是跟自己的关系。

人只有在跟他人的关系里才会去反复地认识自我。不管跟任何人的关系,我们都可以考虑一下,进入这段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发展业务,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增长业绩,目的决定你怎么做。你不是为了交朋友,不是为了感慨人生,就是为了服务客户,那么你不需要跟他一定三观相合,你需要的是展示你的专业性,谦虚和负责的态度就好。

很多人对各种关系的发展诚惶诚恐,如果我们用这套方法论,大概世界会轻松很多。

而我们跟任何人的关系,最终也是为了体验成为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