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印度,公务员岗位仍深受年轻人追捧,考公可谓风靡全国,印度人对考公的执着甚至比山东还强烈。

为什么印度人如此执着于考公?

首先,印度公务员的薪酬待遇确实较为丰厚。

以印度行政服务局(IAS)为例,公务员的平均月薪约为15万卢比,相当于1.3万元人民币,远高于印度27200卢比的平均月收入水平。

各类补贴和福利也颇为可观,诸如免费医疗、交通费用报销、优质住房补贴等。

这不仅意味着物质收入的提高,也代表了社会地位的大幅提升。

对于许多印度普通家庭来说,成为公务员是翻身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其次,在印度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公务员岗位凸显出稳定性。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过去10年间却没有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据统计,印度的失业率已经升至7.83%,青年人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公务员岗位可以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并可一直工作到60岁的退休年龄。

在私营部门,找到这样安稳的工作已是难得。因此,公务员岗位对许多印度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再者,公务员制度被寄予了改变传统种姓格局的期许。

印度的种姓制度存在了上千年,将人们固定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中。

名义上,种姓不影响考试过程,并有15%的配额用于帮助低种姓群体。

因此这被视为翻身的机会。

尽管如此,近年数据显示不同种姓之间的差距仍在持续。

订制的英语考试对弱势群体不利,上岸者中低种姓比例也在降低。可见,种姓azol化进程非一日之功,依然是印度社会的痼疾。

高收入、就业稳定以及可能的社会流动,这“三好”吸引着广大印度青年竞相一试。

报考印度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一种风尚。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通过这场考试,实现阶层的跃升。

但在泛滥的应试人数面前,公务员岗位的数量毕竟有限。

以2022年为例,超过113万人报考,最终仅933人获胜。

竞争比例高达1217:1,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公之路充满艰辛。

费用昂贵的培训班无处不在,竞争异常激烈。

光是完成全部考试就需要30多个小时。穷困家庭不得不举债应试,许多青春就在重复的备考中流逝。可以预见,绝大多数考生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这样的考公热潮,反映了印度在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和实现社会流动方面所面临的障碍。

公务员考试对于大部分印度普通家庭来说,既是唯一的希望,也是残酷的现实。这种热情背后,是对公平机会的深切期盼。

考公热本身无法解决这一热情背后的问题。

印度亟需在根本上提升教育公平性,为不同阶层创造更多优质工作岗位,令不同背景的青年都有实现自我的公平可能。

只有当广大印度青年看到更好的出路时,这股考公热潮才能真正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