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仅次于美国的最大单体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现在越来越爆发出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

以2023年为例,北美区域(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波多黎各)总票房达到90.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6.8%。中国内地票房为549.15亿元(约 77.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2.8%。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460.05亿元,占比高达83.77%,而且前10名没有进口片!多类型多题材的百花齐放,四五线城市下沉市场观影人群的暴涨,女性观影人群比例的上升,成为疫情后中国电影市场迅速恢复的强大源动力。

春节档作为最具含金量的档期,自然被各大片商看中,从影片的制作宣发,以及定档信息的放出等各个环节都极尽谋划满是博弈色彩,其故事性和娱乐性不亚于电影故事本身。

今年春节档本来有八部影片上映,100%含腾量的《飞驰人生2》,女性导演贾玲《热辣滚烫》、动画《熊出没10》,国师导演张艺谋的《第二十条》,以及天王刘德华《红毯先生》,和《我们一起摇太阳》、动画《八戒》《黄貔》。八部影片火热春节档市场,称得上是八仙过海,精彩纷呈。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包括《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等几部影片在上映几天后,主动退出了春节档——戏外故事同样精彩。

而最终,整个春节档就留下《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熊出没10》、《热辣滚烫》四部电影。其中,动画电影《熊出没10》长映长新长红,涵盖了小中青各年龄层。喜剧体育题材《飞驰人生2》品质过硬,又有100%含腾量加持,票房一直稳中有进。

今天主要说说国师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和女导演贾玲的《热辣滚烫》。

8天80.16亿的春节档票房,刷新了国产电影市场的同档期纪录。从大年初一(2月)到初八的八天假期内,《热辣滚烫》连续七天霸榜冠军,进帐27.24亿。《第二十条》从首日的第四名稳步有进,从第四攀至第三,进帐13.42亿。及至2月22日上映13天后,《第二十条》升至票房冠军宝座,单日6474.62万,总票房达到17.74亿,《热辣滚烫》跌至第三位,单日4546.13亿,共进帐31.07亿。

春节期间,全民娱乐,在电影的选择上注重娱乐性。贾玲自带的娱乐性属性和成功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的余威,成为影响观众选择《热辣滚烫》不三(不四)诱因。电影《第二十条》因为国师张艺谋导演作品的先天印象,以及在前期宣传的稳健策略,都未能获得如《热辣滚烫》的观众吸引力。

而在第一波市场反馈出来后,影片《热辣滚烫》引发了更多的话题性,“资本助力贾玲减肥”、“女性导演标签”、“过度营销”、“女性身材焦虑”等方向的争议甚嚣尘上,成为影片之外的最多的热议话题,更引发了观众的观看欲望,自然又力压现实题材电影《第二十条》。

中国电影市场这块蛋糕很大,这是电影人来说是个先天优势,单凭国内市场这块蛋糕就能吃得脑满肠肥。而且,会闹的孩子有奶吃,在现实中如此,在电影市场上也是如此。只是会哭会闹的现象总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看作品本身的品质,方能长期获得观众认可。

品质这一点,在《热辣滚烫》和《第二十条》这两部影片对比的十分明显。

因为贾玲作为女性导演的处女作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巨大成功,《热辣滚烫》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主要是来自投资者投入资金的压力,和贾玲导演继续证明自己实力的压力。最终,《热辣滚烫》选择了一种最为聪明的方向,即融合“情绪宣泄”和“强化女性身份”这两个近年来在社会各层面都是热议的话题,来进行了作品的开发基调。

电影《热辣滚烫》改编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延续了原版电影中的“丧痛”和“逆袭”的两大基本设定。电影《百元之恋》偏向于现实文艺类型,甚或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描写的是逃离现实生活的厌世边缘人群,即便是女拳手逆袭登上拳台后,最终回归的还是“丧痛”的现实生活。揭开伤疤,最后伤疤犹在,痛者犹痛,见者伤心。

原作中这种“丧痛”的偏文艺的精神内核,不适合直接延续到主流商业类型电影中来,也不适合春节档娱乐化电影类型、贾玲的表演风格,以及国内电影市场的心理接受程度有距离,需要进行很专业的文本和影响层面的再造。恰恰是在这个再造的工作中,电影《热辣滚烫》在作品的质量上表现的很不合格。

首先是角色的流于脸谱化和肤浅。女孩乐莹是个“丧痛”的宅女角色,而在贾玲表演的诠释下,让观众看到的却是木讷,一种不知如何发力来表现“丧”的过力“木讷”。这种用力过猛的方式来表演“无力”,让人只感觉十分尴尬。“丧”这种状态是一种饱受摧残后的反抗,能够获得受众情绪上的认同,而一个木讷的人非我族类,谈何共鸣。最终,“丧”只是成为情绪化的利用工具。在表演上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形成的机制方面没有进行溯源分析,只是成为了女主的标签,从而让角色难以获得认同。

如前所说,贾玲承担着电影《热辣滚烫》的巨大压力,饰演的女孩乐莹自然是绝对的女主角,故事设计和娱乐情节上,注定是要“私人定制”。只是这个木讷角色的行为动机,还有众多配角的设定和行为,都变得情绪化驱动,也毫无逻辑,只是作为工具性元素的出现。

亲妹妹可以谋夺房产,表妹为了转正可以设计社死戏份,闺蜜可以夺走男友,木讷的乐莹或是暴躁,或是配合,或是隐忍不要脸皮,行为逻辑完全是一种与前设事件毫无关联,而陷入脱离逻辑和不可预估的状态。即便是跳楼自戕后转而打拳这一核心事件的转变,都没有进行解读诠释。

以及,主要配角的行为逻辑也是前后割裂的,也都在围绕乐莹这个角色的行为,而飘忽的出现和无缘由的消失。最后乐莹取得了和职业拳击手对垒的注定失败的成功后,再次和男友见面时,拒绝了男友的吃饭要约,淡淡一笑说了句,“看心情”。

这样操作的最终效果,只是通过身上前期的“丧”,中期的“痛”,以及逆袭后给所有人一个大耳光后的“爽”,来在乐莹身上进行唯一不变的情绪的营造。

这和曾经的咪蒙所惯用的“贩卖性别对立和女性情感宣泄”的手法一脉相承。这样操作的最大益处就是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脱离了现实社会真实的伦理根基和行为模式,成为用“女性独立”包装的一份畸形的价值观。

简单说说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张艺谋导演近年来作品高产,《狙击手》、《悬崖之上》、《一秒钟》、《坚如磐石》、《满江红》等等,跨越各种题材类型,几乎年年都有精品之作,彰显出旺盛的创作精力。而今年这部现实题材电影《第二十条》更是难得的佳作,关注“正当防卫”这一法律界的敏感概念,整部影片的完成度堪称绝佳。主线故事有条不紊,旁线故事也极富设计,围绕“正当防卫”这一核心概念毫无废戏。各个角色表现亮眼,雷佳音马丽砸挂先挂时的对手戏,从没让包袱掉地上。张译、高叶、陈明昊、乔杉等一众演员都很好的融入到角色互动当中。演员表演的互相碰撞更让影片的品质呈裂变式暴涨。张艺谋导演作为影片的总调度居功至伟,展现出了一名优秀导演的真正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