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阿光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向您推荐最新内容,喜欢阿光创作内容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感谢!感谢!

1980年,轰鸣的火车载着曾经的国民党军统高官沈醉急速南下,目的地是香港。

一路上沈醉忐忑不安,此行虽然有女儿沈美娟陪同,但是一想到即将见到自己阔别三十年之久的前妻,心里就直发慌。

回想自己这三十年的生活,沈醉不免感叹造化弄人。

离开军统,参与起义,成为人民口诛笔伐的对象后,又摇身一变被授予了起义将领的英雄称号。

沈醉摸着陪伴自己许久的拐杖,思绪也随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飘向了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了香港,沈醉设想中的场面并未出现。

没有伤感,没有动容,只有淡泊如一汪清泉一般的平静。

反倒是结束了和前妻粟燕萍的见面后,得到消息赶来的沈醉友人的孙女的一个问题让他心神一震,苦笑连连。

“你为什么要用竹签子扎江姐?”

不谙人事的小女孩的询问,在场众人的尴尬无言,化作沈醉的一声叹息重新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那么沈醉究竟是如何回答的?

他身为“军统三剑客”之一,与江姐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探亲,掀开尘封多年的往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人、醉己、亦醉心。

这便是沈醉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母在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心生感念,才为他取下的名字。

沈醉一生共有三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因为革命立场不同结婚三年后被迫分道扬镳,而第二个妻子便是粟燕萍。

和粟燕萍的相遇是一场巧合,也可以称之为这是月老特意为他们牵起的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燕萍

沈醉在军统时担任过一段训练导师的工作,而粟燕萍正是沈醉的学生之一。

后来粟燕萍父亲病重,沈醉得知后,出于照顾下属和学生的心理,便和粟燕萍一同前去她的家中给予慰问。

没想到恰好碰上粟燕萍的父亲托孤,临死前紧紧握着沈醉的手,希望沈醉能娶走粟燕萍。

无奈之下,沈醉只能临时答应,送走了粟燕萍的父亲。

回家后沈醉将这一事情告诉了沈母,谁曾想沈母相当重视,并强烈要求沈醉必须完成这份承诺。

就这样,沈醉和粟燕萍阴差阳错下就结为了夫妻,之后一度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共战争结束前夕,在共产党的召唤下,沈醉在云南悬崖勒马,痛改前非。

他主动协助卢汉在云南起义,算是为中国的解放立下了一定功劳。

遗憾的是,国民党败退后粟燕萍和沈醉的孩子们被蒋介石带去了台湾。

而沈醉作为“国民党的叛徒”,也被蒋介石对外谎称已经战死,这让粟燕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陷入了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的沈醉

之后沈醉一直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粟燕萍也来到了香港嫁作人妇开启新的生活。

直到1980年,在女儿沈美娟的沟通联络下沈醉才得以和粟燕萍重新相见。

也是因为这次香港之旅,沈醉才被看过当时火遍中国的《红岩》一书的友人孙女正面问出了那个问题。

当小女孩问完之后,沈醉的脑海里下意识便浮现出了江姐那张坚毅如钢铁的脸庞。

关于江姐,沈醉会有什么话要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场不同,沈醉与江姐的人生交汇

在回答前文设下的诸多问题之前,笔者必须要为各位看官介绍一下关于江姐的故事。

时间回到1947年,这正是国共对抗的白热化时期。

在蒋介石的大肆推动下,重庆地区的共产党员遭受到了严重打击和迫害。

这一年的春天,中共重庆市委创办了《挺进报》,之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份报纸在川东地区引起了巨大轰动。

负责印刷和出版的中共川东组织自然也被反动派盯上了。

为了继续打击川东地区的共产党,反动派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清剿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江姐的身份是川东临时委员会联络员,而丈夫彭咏梧则担任着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和下川东地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的职务,夫妻二人肩上的责任相当沉重。

要知道革命时期结为伉俪本就是风险极大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让整个家庭都破灭。

更何况是江姐和彭咏梧这种需要活跃在一线的人员,他们不单单要抵御外界反动派的抓捕,而且还要防范内部的奸细和叛徒。

这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但是江姐揣着对党的信任,对人民和美好未来的期盼,始终坚持为革命付出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在1948年的春节前夕,江姐的丈夫彭咏梧在领导川东地区的学生发动武装暴动时遭到了针对迫害,不幸牺牲。

消息在第二天传到组织上时,江姐说道:“老彭倒下了还有我在,川东这条线我熟悉,让我接着干就是了。”

这一刻江姐心中只有人民,只有组织,只有大义,没有个人,哪怕是丈夫身亡,她想的也是继承遗志奋战到底。

其实在那个年代,像江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革命。

只可惜不久之后的6月14日,江姐因为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而负责关押审问江姐的人里,沈醉正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狱审问,酷刑也无法折弯的脊梁

1948年这一年,沈醉还是国民党军统局的“四大金刚”,也是“军统三剑客”之一。

此时沈醉和另外一名“军统三剑客”徐远举奉命前来共同审问江姐,虽然早有预料,但是当沈醉见到江姐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

被叛徒出卖抓进重庆渣滓洞监狱时,江姐不过28岁。

这时的沈醉也只比江姐大6岁而已,说是同龄人都不过分。

受到沈母影响,沈醉素来对女子都会特殊关照,而江姐坚定的革命态度又给沈醉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尽管江姐和沈醉的革命立场并不相同,沈醉依旧向江姐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远举

之后便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最擅长的刑讯工作,他们掏出了老虎凳、辣椒水、带刺的钢鞭、吊索等各式各样的刑具来审问江姐。

但是在江姐钢铁一般的意志力面前,任何手段都是纸老虎,她毫无畏惧。

这一段故事在后来也被搬进了著名小说《红岩》当中,书中的江姐还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名言。

例如,“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而这里面的“竹签子”正和前文所提到的沈醉友人的孙女向沈醉提出的问题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后来沈醉被特赦之后,《红岩》一书的作者罗广斌对沈醉的采访记录中得知。

沈醉对于“把竹签子插进江姐的十根手指”这件事情进行了解释,他向罗广斌解释道:“这是我对徐远举的建议,当然是由他所执行的。”

而真实的历史中又有一些小插曲。

那就是在审问期间,徐远举对于江姐宁死不屈的态度感到愤怒,于是大怒道“要把江姐的裤子扒光示众。”

结果自然换来的江姐的嘲讽,以及沈醉的劝阻。

这才被徐远举更换为了“用竹签子插指头”这一审讯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往昔,世界早已与往日不同

时过境迁之后,面对友人孙女的天真询问,沈醉也不免感叹起当年江姐“铁骨铮铮的模样”。

这份独属于共产党人的意志力,着实让沈醉感到惊叹。

共产党人折不断的脊梁最终也让沈醉意识到,中国的出路只能也只在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手中。

所以沈醉对于小女孩的发问感到惊讶,他没想过江姐的事迹改编成《红岩》后竟然能传播到这么远的香港。

甚至还被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所熟知。

看着小姑娘认真的眼神,沈醉并没有在意房间里其他人流露出的尴尬,反倒是很耐心地向小女孩讲起了自己和江姐的真实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其中的历史脉络大致讲解清楚后,小女孩也恍然大悟,并且认真地告诉沈醉说“原来你不是很坏的大坏人,但还是坏人”。

听到这样的回答后沈醉哈哈大笑。

不禁摇头说道:“现在呢,我不是坏人,可以前啊,我也不算个好人。”

虽然并没有正面回应小女孩的问题,但是沈醉的表态已经说明了很多事情。

无论是当年在云南配合起义,还是作为战犯被逮捕后又荣获特赦,甚至被授予了起义将领的称号。

这些事情已经证明了沈醉对于自己过去犯下的过错所进行的弥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告别了自己阔别三十年的曾经的爱人和友人之后,沈醉也准备动身返回北京。

结果这时候一些依旧为国民党做事的台湾特务也找到了沈醉。

他们向沈醉开出丰厚的酬劳,并且对沈醉进行了诸多许诺。

面对利益诱惑,沈醉只是淡然说道:“人要有根,我的根在哪我就去哪,现在我要回北京去,你们不要再试探了。”

世界早已不同,人民的选择为中国掀开了新的篇章,谁也无法阻挡。

就这样,沈醉结束了他的远行,返回北京后于1996年病逝,享年8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值得庆幸的是,江姐的精神和事迹仍旧广为流传,而沈醉在最后的时光里,也始终坚持着用客观的事实为大众重现那段黑暗历史。

这份传承来到今天之后,广大读者和笔者也有幸能再次将其传播,真是幸事,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