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华

如果有人问我,你写了这么多的花木文化小随笔,可是最令你觉得记忆深刻的是哪种树木哪种花卉?在花,先不说,只说树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桑树!

此话怎讲?故弄玄虚吗?否!小时候家前屋后最多的就是桑树。我家的屋后,紧挨着后屋檐的就是一棵粗粗的老桑树,三个人都搂不过来的那种,严重影响过去的土坯茅草房。可是在多年前,这棵老桑树已经被挖了,这也是我家那十多棵桑树中,第一棵被挖的桑树。

大概是1982年分田到户“旱改水”不久,我们家在亲戚资助下,全村庄第一批自建“石盏脚”、“砖到顶”的大堂屋,瓦房结构的。

就是这棵很老很老的老桑树碍事,才决定被挖。因为我们家后面有一排纵向的小村子,其间需要修路,我们家是村庄里的CBD,左右都是一排漏,再往前挪动地基,就跟整个村庄不协调了,这样的村庄结构据说是因为门口那条小河——我们都称之“大沟”,右前方是丁字形的岔河,也是当年新四军的一个营挖的工事,沟边那个小竹园一直保留到20多年前,还有那棵救了新四军命也救了庄上人命的老榆树。

因此,我家屋后,也就是村庄的背后,确实也是有必要修建铺设的一条路,在我家这里“卡口”了,我家没有让的道理,但还是最大限度地让了,后面那家自然不肯让,因为让了,一户宅基地就做不成了。所以也是属于正常的事情。大家都在一个村庄发展,自然是寸土寸金,有土必争。不可能高尚到桐城“六尺巷”——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我们那里农村的民风还是不错的,乡亲们之间矛盾也有,吵架打架的也有,因为地界起纷争的也有。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哪里没有矛盾呢?大城市里一个小区一幢楼宇一个单元甚至门对门的,对面不啃西瓜皮的太多了。不过,大家都有修养,闹起来的并不多,最多是“火在衣袖笼里烧人”,“我不跟你一般见识”!

还是回到桑树上,我家现在房子里厨房里的那张就餐小桌子,便是这棵桑树木做成的。桑树做成的家具结实耐用。不像现在城市里的人们,要么榉木、金丝楠木,等等。我们那时最好的就是桑木、枣木。有这样木头的人家,别人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屋后这棵大桑树,整个院子周围乃至前面的小园田和河埃边,还有七七八八的大约十来棵桑树,最后一棵桑树长在园田的中间,无遮无挡,得风得雨得太阳,在被刨之前,也出落成几人合抱之木。很奇怪,从那以后,大桑树好像从世上消失了一般,再也看不到像样子的大桑树了。我们看到的都是桑蚕用的桑树,多半是矮小的,不像是能成才的那种桑树。比较典型的是我在沭阳县塘沟中学读书时,学校南边的蚕桑站,那一片片桑树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其实,在城市的一些角落地带,小山坡地带,时不时也会有一些灌木似的桑树丛,大多被人撸得光滑滑,可能都是一些家长亲子运动,给孩子养蚕,作为一种教育吧。

这几年看到的大规模桑树林,要数位于古汴河附近的苏皖交界之地的车门桑树。车门是江苏省泗洪县的一个乡镇,典型的蚕桑小镇。靠近安徽泗县,也靠近部队。这且不说。

桑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树种。作为“丝绸之路”的我国,自然是丝绸之国,而这丝绸来源于蚕桑。小时候家里养过蚕,卖蚕茧子也是一笔不菲的家用来源。我家那些桑树就足够养几十筐的蚕。不过记得没养几年,可能收入不如大片田种小麦水稻,不如编筐织篓的民间柳编来钱快。

桑树作为一种传统树种,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中具有吉祥象征和实用价值的双重含义。笔者在这里就是探讨桑树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同时介绍其实用价值和相关应用领域。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揭示桑树的综合特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树是民间一种常见的树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桑树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桑树被视为吉祥树,代表着繁荣、富裕和长寿。它与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密切相关,丝绸的生产离不开桑树特别是蚕的养殖。

桑树还被视为文化传承和情感纽带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桑树与养蚕业紧密相连,丝绸的生产过程成为人们的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桑树的种植和蚕的养殖也被视为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乡土风情的象征。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桑树下举办庆祝活动,以表达对丰收和繁荣的祝福。笔者小时候觉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实这树就是桑树,南方应该是榕树。

除了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桑树也具有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最为人熟知的是桑叶的利用,作为蚕食的主要食物源,支撑着丝绸产业的发展。桑叶还被用于饲养家禽和家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此外,桑树的树皮、根部和树干也有药用价值,被用于传统医药和中药配方中。桑树还具有抗旱、耐寒和防风固沙等特性,在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壤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桑葚,我们小时候叫做桑枣子,没少吃过。那时的桑枣确实好吃,品种有几种,有汁液多的,紫色,现在卖的基本都是这种。但我更喜欢的是汁液虽然少一点,但是很红,比较甜的那种桑枣子,淡淡的。每次爬树上去撸桑叶养蚕,顺便也要吃个够,虽然满手成了乌鸡爪,满嘴满牙成了聊斋中乌唇女鬼,但还是乐此不疲。

提到乌鸡爪,最有趣的是,那时桑枣子吃不完,都会落一地,我们把它一个一个捡起来,放在淘米的萝筐里,用手去揉,最后把种子都掏出来,听说很贵,比家里的银元还贵。现在想起来,洗桑树种子的目的倒不是种树,而是药材中的一种。桑树是宝,现在去某些饭店,居然就有这么一道菜:爆炒桑叶。也有桑叶放在火锅里烫烫就拿出来吃的。有些很讲究的老人,春天时会撸一些嫩嫩的桑叶,回家在开水里烫一下,然后放上生抽、麻油、味精,据说是一道时蔬呢。

在我的印象中,桑树还是最为典型的“天气预报”树种。这是其他树种所不具备的,桑叶落是一叶落便全树落,没有发现哪种树种是这样的。即使是梧桐树,也达不到这个样子。每年冬天,总会有一夜,哗啦啦的桑树叶子掉落。桑树是落叶乔木,冬天落叶是正常的,但是一夜之间全部落光,这也是我多年的观察,其他树种所不具有的特点。即便是梧桐树,它的叶子也不是一天落尽,它的跨度时间太长,有时整个冬天都掉不完,哪怕叶子黄了枯了,也仍然在枝头刮而刮的。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桑树还被视为文化传承和情感纽带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桑树与养蚕业紧密相连,丝绸的生产过程成为人们的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桑树的种植和蚕的养殖也被视为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乡土风情的象征。由于桑树干净卫生,不招引虫,而且我们老家在村子中间,属于CBD,而我的祖父又当过农会会长、德方乡的乡长,我的父亲也当过几天生产队的小队长,自然我们家宅子这里,人们经常来到桑树下乘凉,讲古,听戏听板琴,“一大家子”也会在这树下办一些事或者办一些活动。至今回到老宅子,虽然“换了人间”,桑树没了,人也少了,但是南头北头的乡亲们仍然会不时汇聚到我家老宅子门口,或者抽抽烟,吹吹牛,听听各自的见闻,成了一个没有亭子的“议事园”。

综上所述,桑树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树,代表着繁荣和长寿。它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纽带。同时,桑树也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应用于丝绸产业、养殖业、药用等领域。桑树的综合特性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使其成为一种宝贵的植物资源。(供稿:江苏花木文化研究根华。供图:东部战区创作室吴国平、中国刑警学院董杰、南京大学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