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sora刷屏了,全世界都在颤抖,当然有人对SORA依然不屑一顾,认为这是美国人玩弄的一个科技概念,很花哨,但无法落地。我不太同意这个看法,因为低估对手是犯下致命错误的前奏,科学研究的价值我们要交给市场去判断交给专业人士判断,我们不能用情绪化的语言先入为主地态度来否定创新,这会让我们失去理性客观的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要承认中美在AI的发展上已经脱钩了,双方的关注点不同,打个比方,美国在AI领域推出一辆又一辆概念车,虽然暂时无法落地,但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令人赞叹,中国则更关注对上路车辆的改造。不同原因在于,中国有庞大的工业使用场景,偏爱技术和产业的结合,美国因为有全世界最好的创投机构,所以可以持续烧钱探索没有利润的前沿领域。过去我们有句老话,美国研究从零到1的原创性突破,中国攻坚1到10的应用普及。

个人觉得,这两条研究路径都是人类需要的,但在关键点上,基础研究的价值要高于应用研究。因为只有基础研究盖了地基,应用研究才能接着建大楼,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这几天SORA的视频持续更新上线,多看几次就能发现,这个产品不是对既有大模型的优化,这是一次迭代,是AI领域的革命性进化,刘慈印所说的技术爆炸,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发生了。甚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SORA的出现预示着,AI接管现实世界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查了一些资料,和Cap PPT对文本信息的处理加工不同,SORA能够把网络中已知的各类视频素材整合后生成新的视频。但是,它最具革命性的地方不是说视频的真实性,而是它根据人类的指令制作的视频,很多都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偏偏又让你感觉很像真的,比如冬天樱花盛开的街道,咖啡杯里两艘海盗船激起的浪花,也就是说SORA用现实世界的素材做出了超越现实的题材,同时也没有脱离现实,遵守了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则。

大家想想这个过程像什么?是不是很像艺术家的创造思路,齐白石老人解释艺术有句话,画的太像在媚俗,画得不像在欺世,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果你不懂这句话可以看看SORA制作的视频,显然通过大规模算法的训练投喂,SORA对现实世界的物理学定律基本掌握了,还有了别具一格的审美,创造出了亦真亦幻的新世界,这是革命性的变化,因为艺术的想象力是人类在AI面前保持自尊的最后底牌。人类训练AI的目的就是观察世界,理解世界、描绘世界,SORA的表现证明它在运用已知物理学定律搭建三维世界,同时也理解了人类的想象,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我们在说,AI的发展可能会淘汰人类社会九成九的工作,最后只剩下艺术和AI两个岗位,Al代替不了艺术,艺术也干不了AI的,现在来看,我觉得这个说法站不住脚,AI凭什么掌握不了艺术思考的,咖啡里的海盗船,冬日里的樱花浪漫营造出的似与不似的氛围感,这就是艺术存在的证明。我有个想法,不怕AI懂物理,就怕AI懂审美,如果艺术这碗饭被机器端走了,证明AI接管人类世界为期不远了。

马斯克在去年11月就警告我们人工智能(AI)构成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我们知道在最近的中文的互联网领域,大家在争论一个话题,目前我们处境是周期的结束,还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周期的终点日回归,时代的终局是迭代。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百年未有乃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逼近人类,问题是,我们做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