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正月里来是新春、龙年新春正当时,不到二月二,不算过完年,来文化馆闹新春恰是时候。为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鼓励青少年在春节期间了解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积极营造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节日氛围,同时也为了塑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价值理念,从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联合内蒙古小记者协会连续六天举办了“欢欢喜喜过大年 游龙御马迎新春”传统民俗文化趣味课堂,正月十五活动氛围达到了最高潮,最为第六篇章“亲子汤圆包起来”,与前五次课堂 “快乐莜面搓起来”“美丽蛋雕刻起来”“甜蜜糖画烙出来”“手工香包缝出来”“花样面人捏出来”遥相呼应、接续成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俗课堂上,来自于呼市近百组家庭参与了活动,在内蒙古知名面点师刘盛娟老师的教学下,亲子家庭先聆听了刘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然后亲自动手,把馅包起来,捏出各种造型,再在面皮上点缀上各种彩色面的颜色,做成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接下来现场将汤圆煮熟,盛在碗里,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美在眉梢,每个人尽情享受着自我劳动成果,分享着元宵节带来的喜庆、团圆和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子课堂上,民星演员“花好月圆演唱组合”、魔术师李勇强以及内蒙古小记者纷纷登台献艺,一时间欢乐气氛骤增,再加上抽题抢答的猜灯谜活动,都为文化馆增添了无比热闹的节日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正月又称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在这一天庆贺新春的延续,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当然就是吃元宵和汤圆了,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取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此次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组织开展的甲辰龙年民俗系列课堂,不仅拓展和延伸了场馆的文化服务功能,还为周边乃至全市的百姓提供了全面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