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

潮阳英歌舞“头槌”女孩郑梓欣

登上央视《新闻周刊》人物回顾节目

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梓欣是汕头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的“头槌”。在2024年春节英歌舞展演巡游活动中,汕头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十分抢眼,清秀飒爽,动作整齐优美。“头槌”女孩郑梓欣和队友,青春的笑容和又美又飒的动作,打动了无数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成立的西门女子英歌队,是潮汕地区第一支女子英歌队,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陷入停滞。直到2011年,西门社区重新招募队员组建女子英歌队,陈坍鹏担任队长,请来老队员指导培训,才让这支女子英歌队得以赓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子英歌舞不同于男子英歌舞的豪迈粗犷,多取材于花木兰从军或穆桂英挂帅的故事,体现出女性的“柔中带刚、刚柔并济”。西门女子英歌队的妆容清新,额头上画有“火”的标志,有团结、巾帼不让须眉之意。队员的服装统一为红绿两色刀马旦装束,红色队服为花木兰,绿色队服为穆桂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子英歌的动作也吸取了男子英歌的基本步法,揉合戏曲舞蹈的一些舞步造型,表演起来轻盈活泼,飒爽多姿。

如今,这支平均年龄18岁的女子英歌队,规模已达70余人,年龄最小的仅9岁,队员大部分是还在读书的中学生、大学生。

在潮汕地区,每个女孩都有一个“英歌梦”。每年暑假,队里都会“招新”。去年,原本只想招收20名学员,最后收到了100多人的报名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门女子英歌队“头槌”队员郑梓欣在整理装束。

15岁的郑梓欣有幸加入其中,她是汕头市棉城中学的初二学生,10月份开始担任队里“头槌”(承担指挥、领队走阵型和开路,常挑选最优秀的队员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的春节英歌舞展演巡游活动中,郑梓欣吹着哨子、敲着英歌槌行走在队伍中,短短几天收到近百万点赞,让她惊喜又意外:“很感激大家对英歌舞的喜爱和支持,西门女子英歌队也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比起网友评价的“甜、飒”等词条,更打动人的,是女英歌队员们面对文化的自信和热爱。“看到女生也可以做男生原本做的事情,很自豪。”郑梓欣说,以前自己看英歌舞表演,觉得很酷,很想加入,真正练起来那些动作,也会比较累,但学习英歌舞锻炼了她的毅力和耐力,也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女孩,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给古老的英歌注入许多年轻的、创新的元素,一代接一代,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传承古老艺术中绽放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