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的生存哲学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切实的利益面前,颜面的重要性还得往后靠。就在不久前,西共体对尼日尔等国的态度突然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据新华社25日报道,2月24日,西非国家共同体要求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重新考虑其退出西共体决定,还邀请这三国参加西共体的技术协商会议。

据悉,今年1月28日,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宣布退出西共体,理由是西共体对这三国实施了不公正的制裁,并指控西共体未能协助这三国反恐和改善不安全局势。

显而易见,西共体制裁尼日尔等三国的根源在于这三国同法国翻脸。继马里之后,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还成功赶走了法国驻军,西共体威胁军事干涉尼日尔也好,对尼日尔等国实施制裁,说白了都是法国意志的体现。

然而,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并没有因此服软,然而强势以对,干脆选择了“退群”。当然,尼日尔三国“退群”的理由倒颇为充分,西共体既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要打击自己,继续留在西共体也没什么意义。

令人意外的是,尼日尔三国“退群”还不到一个月,服软的却是西共体。

为表诚意,西共体再对尼日尔三国抛出“橄榄枝”的同时,还宣布解除对尼日尔、马里等国的部分制裁,包括解除西共体与尼日尔之间的陆空封锁、解除对尼日尔军政府成员及家属的旅行禁令,解除尼日尔与西共体之间的商业金融交易禁令,允许马里公民担任军政府职务。

按照西共体的说法,解除这些制裁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然而,西共体或者说法国的目的的显然不止于此。

对法国而言,西非的经济价值格外重要,哪怕法国不能继续在尼日尔等国驻军,法国依然惦记从尼日尔等国获得的经济收益,就算法国拿不到过去同等的经济收益,光是尼日尔的铀矿就让法国牵挂不放。

俄乌开战后,由于法国核能占比较高,法国受能源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可在马里、尼日尔先后驱逐法军后,法国一下子失去了主要铀矿来源,能源困境骤然加重。面对欧洲制造业持续流失的现状,法国颇为焦虑,对法国而言,当此危急关头,尽快恢复与尼日尔等西非国家的合作颇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