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马岛它既不属于英国,也不属于阿根廷,但在今天,马岛的归属是横亘在英阿两国之间的一块硬石头,决定着两国关系的走向,也让世界各国必须选边站队。

那么,从历史上来看,阿根廷到底属于谁?它的归属对双方又到底意味着什么?老张今天就带各位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统一简称马岛),英国人则称之为福克兰群岛,是位于大西洋南部、南美洲最南端距离阿根廷东南五百公里左右的776个小岛的全称。

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略小,但却占英国本土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同时也是英国目前海外最大领地,没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英国人的说法,1592年,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乘坐“渴望号”第一个看到了马岛,不过大概是因为公务繁忙,或者是恰好路过,英国人既没有登陆考察,也没有为其命名,估计小本本上登记一下某年某月某日某经纬度看到一座小岛,然后就走了。

第二个宣布发现该群岛的是荷兰人,时间是八年后。

不过,大家好像都对这个似乎是“天涯海角”的地方的岛屿没有什么期待,因此匆匆一瞥,就此别过。

因为这里又偏僻又荒芜,也没有什么利益吸引他们。

马岛之所以频繁出现在西方人探险的视野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这地方位于大西洋绕道南美进入的太平洋的主要航线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年以后的1690年,第二批英国探险船队再次路过马岛,船长约翰·斯壮终于忍不住登岛考察,并且用当时英国第五代福克兰子爵安东尼·卡里的头衔为该岛屿取名-福克兰。

这一点是目前公认的人类第一次登陆马岛的记录。

英国人小本本上登记好以后又离开了。

没错,他们的理念就是,我发现,我占有。

相比较英国人的形而上学,法国人就比较实在。

1764年,法国人登陆马岛的主岛,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并且用法国人的名字为其命名马尔维纳斯。

两年以后,英国人发现法国人的动静,也赶紧跑过来在岛屿另一侧建立了一个定居点。

不过很快,西班牙人拿下了大半个南美洲,并且在今天的阿根廷一带建立了拉普拉塔总督区,出于安全考虑,西班牙人也看上了这块孤悬海外的荒岛。

在英国人登岛建立定居点的那一年,西班牙人从法国人手里买下了他们的定居点,并且在1770年用四艘护卫舰驱逐了英国人,拿下了英国人的定居点。

千不该万不该,这件事发生的时点不对。

因为两年前,法国人刚在地中海 吞并了科西嘉岛,如果这一次,再任由西班牙人拿下马岛,英国将没法对国内交代。

于是英国人选择了海军动员,这边因西班牙和法国同属于波旁王室统治,因此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选择向他的大表哥——法国路易十五求助,路易十五回信:我的大臣们主张开战, 但我不同意这么做。

西班牙人只好选择跟英国人妥协, 交出刚吞并的英国定居点,英国人也默认了西班牙在马岛的定居点存在。

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荒岛居然差点引爆欧洲战争,有点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四年以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的陆地战场是北美十三州,但海上战场却是整个世界,为了削弱英国人,法国和西班牙选择出动海军在全球袭击英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再为这个荒岛纠结就有点不符合经济利益了,于是英国人选择悄咪咪的撤出马岛。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马岛名义上成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但是这地方早期实在太穷,经营该岛完全是一个亏本买卖,西班牙人所谓的控制实际上也只是局限于定居点周围。

拿破仑战争期间,西班牙本土被拿破仑占领,马岛的西班牙驻军失去后勤支持,于是总督在1806年、驻军在1811年先后跑路,留下一些无所谓的渔民在此打渔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班牙人当然不会公开宣布自己放弃了马岛,但是遍及整个南北美洲的殖民地独立战争,让西班牙人手忙脚乱,终于还是无心再去惦记马岛。

而大半个欧洲都在忙于拿破仑战争,也无心再染指这里。

所以曾经被西班牙、法国、英国争抢的马岛,此时居然突然陷入了没人疼没人要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20年,刚刚独立的阿根廷站出来说话了:既然马岛曾经属于西班牙,统治下的拉普拉塔总督区,那么此刻理所当然属于从拉普拉塔总督区独立出来的阿根廷。(当时还不叫阿根廷,而是拉普拉塔联合省)

阿根廷人以西班牙继承者自居,那么西班牙人在南美的领土遗产,理所当然也应该分给他们一份。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在1825年外交承认阿根廷独立,而且完全没有提到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看过我上一篇文章的朋友大概还记得,刚刚独立的阿根廷也在忙着打内战,内部乱的一比,内陆省份显然没心思去盯着一个千里之外的荒无人烟的群岛,因此提出上边那个诉求的,其实是阿根廷沿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

彼时阿根廷还是个松散的邦联,各省各自为政,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其实相当于一个半独立的小邦国。

出于对马岛周围渔业资源的重视,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委托一个德国出生的商人路易斯·韦尔内负责经营马岛,路易斯·韦尔内依靠捕鱼和猎鲸业,将马岛的定居点经营的有声有色,但很快他就惹了祸。

不过这哥们因为摧毁了然后到这里非法捕捞的美国商船,导致了美国人的报复。

1831年,因为打鱼纠纷,路易斯·韦尔内摧毁了一艘跑到马岛海域捕鱼的美国商船,很快,美国军舰“列克星敦”号跑到这里,以“虽远必诛”的气势摧毁了主岛上唯一的定居点,然后就……回家了。

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为了保护该岛,赶紧派出军队驻守,但已经没有太多时间。

因为第三年,满血复活的大英帝国再次出兵登陆马岛,一枪不发驱逐了阿根廷驻军,正式接管了这里。

阿根廷那时候还在打内战,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显然不敢跟英国人叫板,于是选择口头抗议,心里生气。

从那以后,英国人就彻底控制了马岛,一直到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阿根廷人虽然一万个不满意,但受限于大英帝国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于自己家门口这个近在咫尺的群岛,也只能是束手无策,望岛兴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一下,这一阶段,欧洲人对于马岛的态度,其实特别符合三百年大航海时代的发展特征。

在大航海时代早期,欧洲人对新大陆的探索,本着我发现我占有的精神,纷纷予以划片瓜分,谁先看到就是谁的,全然不顾当地人的感受。

此时吸引殖民者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殖民地当地的经济价值。比如有没有黄金白银?有没有香料?有没有咖啡?实在不行你有地也行,我自己搞点种植园。

要么能从地底下挖出东西,要么能从地上种点特产!

对于一没矿藏二没有特产的马岛来说,经济价值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岛上虽然有不少野牛,但是皮毛的加工价值及低,完全不够成本。

所以英国人来了三次,最后吭哧吭哧还是自己走了,法国人来了一次,最后也作顺水人情送给西班牙了。

西班牙人因为背靠着自家殖民地的原因,勉强支撑到1806年,最后还因为大本营被端,殖民地这边又闹独立,实在没啥意思选择了主动退出。

英国人第四次返回,已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期,此时世界市场一体化已经初步形成,大英帝国的日不落地位也已成型,分布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已经发展成为帝国的原材料和销售市场。

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和商品通过世界主要航道在英国本土和殖民地之间穿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每年从德雷克海峡以及麦哲伦海峡经过的货物吨位,几乎达到全世界的一半。

所以这个位于美洲大陆最南端、世界最繁忙之一的德雷克海峡附近的马岛的地位也就更加重要。

另外一个潜在的因素是当时大英帝国已经开始探索南极洲,而马岛虽然距离英国本土万里之遥,但距离南极洲最近只有两千公里。

探险队去南极洲考察,最近的补给站就是这个马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很少有人记得,英国人在南极洲圈了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理依据就是以马岛为支撑。

另外根据既有的资料,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还是西班牙,在这些列强在岛上建立定居点之前,虽然有可能附近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印第安人曾涉足过这里,但是岛上其实从未发现过人类定居的遗迹。

也就是说,马岛曾经确实是一座无人的群岛。

这也是英国一直坚持自己才是这片岛屿最早的主人的原因之一。

不过我们自己心里要明白,即便马岛上有人类居住,西方列强们一样可以宣布此群岛为自己所有,毕竟他们当年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从北美到南美,从南亚到南非,本地原住民在他们眼里,从来就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充其量只能算人类,只有他们西方“文明人”才有资格为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退一步讲,不论是英国人,还是距离最近的阿根廷人,其实都不是马岛的原住民。

不过这个逻辑虽然听起来在理,实际上却有点过于情怀。

毕竟,按照原住民的主权论,巴塔哥尼亚也不是一开始就属于阿根廷,而是阿根廷在独立以后的两次“荒漠远征”中拿下的。密西西比河也不是美国的,从北美十三州往东,甚至连北美十三州在内,几百年前都是印第安人的。

要真按照这个理论,全世界一半的国家都得重新肢解。

合理,但在既定的事实面前,没法重来。

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可以有立场,但怎么做,还是要看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归正传。

通过一百多年的经营,马岛上的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新的山羊品种也被引入,到英阿马岛战争前夕,岛上经济已经早早实现了自给自足,人口两千多人,清一色的英国血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二战以后阿根廷向联合国申诉马岛问题的时候,英国人特有意思,马上引用联合国宪章里的民族自决权来解决。

没错,当初的巴以分治就是按照这一精神解决的。

很多年以后的2013年3月,马岛针对其政治地位举行了主权公投,99.8%的英国人……啊不对,是当地居民,赞同继续留在英国领土内。

阿根廷人不傻,按照这个逻辑,别说马岛了,搞不好连巴塔哥尼亚都能公投独立出去。

所以阿根廷人表示联合国宪章这个民族自决权不符合我们国情,因为马岛问题产生的时候,联合国都还没成立,怎么可以用一百多年以后的国际法去解决一百多年前以前的主权问题?

联合国也挺不好意思:你们说的都在理,建议你们通过对话形式解决,只要不打起来,怎么谈都是你们的事。(联合国第2065号决议案)

所以双方吵来吵去,分歧在于:英国人的理由是民族自决,阿根廷人的依据是遗产继承——阿根廷继承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政治遗产,同样也有权继承马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逻辑很多人没法共情,毕竟西班牙是殖民者,阿根廷是殖民地,你都被人强奸了数百年,最后居然要继承施暴者的遗产?

但是抛开情感因素,我们应该是最能理解这种法理依据,因为我们古代历代封建王朝,都习惯将自己作为前朝的政治遗产继承者,从而拥有了对前朝统治疆域的继承权。

话糙理不糙。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国际法可以适用于解决所有的民族和领土争。这句话大家要记住。民族自决在二战以后曾经帮助很多亚非拉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地位,但同样的,在苏联解体以后,这条国际法也先后导致了南斯拉夫内战、卢旺达大屠杀,以及一些国家内的分裂势力抬头。

甚至,成为一些霸权国家以此干涉别国内政的理由。

不过,人类向来属于可以共富贵而不能同患难的一个群体,如果一个国家经济一直向前飙升,它当然可以掩盖或者说解决很多团结问题,但万一哪天,母国日子停滞不前了,他们最先要考虑的,就是要不要分家单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继续聊回来。

从后来公开的一些资料来看,英国对于阿根廷的主权立场远没有后来看到的那样强硬,甚至一度想要主动谈判解决问题。

原因有两点:
第一,阿根廷是英国的军火出口大户,也是英国在南美最大的生意伙伴。

第二,七十年代初的经济危机重创西方国家,随后而来的后遗症更是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就像当初美国独立战争英国人主动放弃马岛一样,现在英国人同样觉得马岛是个负担。

大家不要误会,英国人的理想方案,是主权换治权,即把马岛的主权交给阿根廷,实际上仍然有英国人负责打理。

熟悉不?当然,因为这就是后来香港回归谈判中,英国人提出的方案。

这种方案,中国人后来没同意,但当初阿根廷人表示没啥意见。

有意见的是岛上的居民。

就在1972年,按照刚刚达成的贸易协议,阿根廷在岛上修建了一座机场,如临大敌的马岛居民马上提出抗议,并且游水英国议会,把整个舆论搞的很僵,谁都不想万民所指,于是第一次谈判被英国人冻结。

1979年,出身保守党的英国铁娘子撒切尔上台,为了削减预算,减少对于马岛驻军的开支,英阿马岛谈判再次重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第二次马岛主权谈判,是一向以强硬著称的撒切尔夫人主动提出的。

1980年9月,英国代表里德利和阿根廷代表卡万多利准将在瑞士的杜拉克酒店秘密接触,基本达成主权换治权的协议,即该群岛主权完全归阿根廷所有,但必须以租借的方式交给岛上居民打理,美其名曰自治。

消息传出以后,在英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彼时的英国刚刚从大英帝国的王座上跌落,名下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在六七十年代纷纷独立,现在居然连一个小小的马岛也要失去,叔叔可以忍,婶婶不能忍!

英国舆论彻底怒了,经济一团糟能忍,放弃马岛不能忍!

反对党工党也趁机诘难,指责保守党政府软弱无能,在舆论的口水下,保守党不堪其重,深怕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于是第二次谈判再次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根廷这边已经没法再等了。

1981年,军政府统治下的阿根廷,通货膨胀达到了600%以上,GDP下降11.4%,工人工资相当于1970年的一半,国内三分之一适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1976年上台的军政府,为了稳固统治,在国内制造了超过1.5万人的死亡和失踪。

一句话,军政府坐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按照军政府和反对派达成的协议,加尔铁里必须在第二年交出陆军总司令的职位,并且给出明确的大选时间表。

然而让加尔铁里感到绝望的是,按照目前这种舆论态度,以他的个人威望,明年想要在大选中获胜,继续把持总统头衔,无异于痴人说梦。

思来想去,只能用武力解决马岛问题。

更加有意思的是,1981年,由于经费问题,英国国防大臣决定撤回在马岛驻扎的唯一军舰坚忍号,其实这原本是英国在各个海外领地裁军计划的一部分,但却给了加尔铁里一个错误的信号:

英国人打算放弃马岛了。

于是就有了1982年4月突然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尔铁里原本断定英国人不会再为马岛买单,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正如他为了获得阿根廷支持而选择战争一样,英国首相撒切尔也必须通过战争来证明他们不是懦夫。

大家都被民粹给捆绑的死死的。

争来争去,最后都还是为了政治利益。

这场战争的结局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细节就不再展开,阿根廷人在失去马岛一百多年以后短暂的收复马岛几个星期,然后再次失去了它。

阿根廷军政府轰然倒台,而撒切尔也为英国赢得了最后的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也在之后度过了经济危机后的最艰难的时期,经济的气温回升,也让马岛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而马岛战争也让阿根廷重新回归理性,所以英国人短期内反而不用再担心阿根廷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但保不齐以后阿根廷会不会再出来一位加尔铁里的人物,或者是有着和加尔铁里共同需求的人物,毕竟,现在的阿根廷一直还在乱着呢,搞不好哪天,马岛还能作为政治话题炒一炒,这一天终会到来,我们拭目以待。

马岛,到底是叫马尔维纳斯群岛,还是叫福克兰群岛,本质上讲,法理依据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实力,以及利益。

来,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政治课上的一句话: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

这么说,马岛的未来,就很明朗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